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58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铆接钢桥剩余寿命与使用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铆接钢桥的疲劳损伤演化机理,以及铆接结构多破坏模式和铆接多成份、多构件的疲劳失效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断裂力学和可靠度理论的铆接钢桥使用安全评估系统。本文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我国公路与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尚未对交通荷载谱模拟做出规定的不足,在现场交通观测和应力谱实测基础上,运用MonteCarlo模拟技术,实现公路与铁路桥梁交通荷载谱和应力谱的模拟。通过上海市浙江路桥和京九线赣江桥计算应力谱与实测应力谱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交通荷载谱可用于疲劳寿命评估。(2)…  相似文献   
62.
针对目前桥型选择评价指标不全面、指标权重不明确、客观评价标准缺失、主观经验依赖性强、对单个指标评价结果敏感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指标体系下的桥型选择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美观及环保六大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级联式层次分析法-熵法、专家调研法计算指标体系权重;最后通过与其它方法比较,并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检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桥型选择,较现有桥型选择方法具有对决策者依赖性低、系统可靠性更高、对指标误判及评价误差敏感度更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3.
基于公路运输市场现状,客观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阐述了公路运输管理的基本概论与公路运管机构职责及合理设置,同时简要论述了公路运管团队建设与执法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64.
阐述太行山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介绍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方案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由于工期紧、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困难,施工组织采用“长隧短打”,钻爆法施工,中间设斜井方案,24个工作面同时展开施工,以保证太行山隧道的建设总工期。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三相电流源型PWM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数学模型、控制方法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控制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6.
作战指挥系统软件可靠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个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讨论和评述,着重介绍了马尔可夫过程模型(JM模型),非齐次泊松过程模型(NHPP模型)。分析了目前国内研制的作战指挥系统的特点,通过实际工作的经验及收集的故障数据分析指出,作战指挥系统分阶段满足S形NHPP模型。最后用某驱逐舰某试验收集的软件故障数据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7.
减速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调速设备在编组站的解编作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减速顶在车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修、管、用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68.
SMA路面的施工技术关键在于温度控制,本文对SMA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9.
激光焊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轨道车辆产品的档次提升,而在搭接接头焊接过程中,由于间隙影响会出现焊缝表面余高不足,直接影响焊缝质量。传统的表面余高测量方法无法满足检测精度及交检节拍要求。针对这一检测需求,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焊缝余高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重建焊缝表面点云,进行图像校正与分析,获取特征点并计算余高。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检测精度。所测余高值与破坏性金相检测方法测量余高值之间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其检测精度优于0.05 mm,能够满足激光焊质量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性能, 进行了3根圆管翼缘组合梁静力加载抗弯破坏性试验, 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 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及栓钉滑移与断裂, 建立了圆管翼缘组合梁非线性数值模型, 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数值模型的适用性; 以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为主要结构参数, 计算了48根正交设计的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的力学性能; 依据试验梁与数值模型梁的抗弯受力性能, 提出了基于简化塑性理论的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应用数值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结果, 回归得到了圆管翼缘组合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数值模型组合梁与试验梁承载力比值为0.99~1.03, 挠度比值为0.87~1.09, 因此, 弯矩-挠度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 可采用数值模型组合梁准确模拟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全过程受力行为; 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随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随圆管管径的改变变化较小, 位移延性系数随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平方的增大呈线性增大, 随钢梁下翼缘宽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 不同塑性发展程度的各类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为3.16~7.19, 体现了较好的延性; 采用极限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与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计算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比值为0.91~1.09, 平均比值为0.98, 因此, 公式计算结果准确; 为使圆管翼缘组合梁具有一定延性, 建议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