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0篇
铁路运输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铁路的建设与发展,铁道部提出信号设备"实行等级管理的方针",把科学管理概念引入安全管理中,推行科学的维护方法.北京铁路分局电务系统结合现场设备实际情况,推行了分级管理、分级达标的维修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维修途经.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普速铁路道岔护轨位置脱轨问题,研究了脱轨过程与机理,分析了目前护轨间隔、翼轨间隔限值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9个车站、124组道岔开展了系统的现场试验研究,探讨了护轨间隔、翼轨间隔限值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道岔护轨位置脱轨的主要原因为车轮冲击护轨开口段导致护轨螺栓松动、护轨低头、顶部磨耗,最终造成车轮爬上护轨脱轨;现场养护维修中,护轨、翼轨间隔分布较离散,合格率较低,为68.97%~73.83%;目前的翼轨间隔限值安全裕量较大,可适当放松,为现场维修提供方便;与同号码复式交分道岔相比,单开道岔护轨开口段轮轨冲击概率略小;随着道岔号码的增大,护轨开口段冲击概率呈减小趋势;目前的护轨间隔限值设置可将车轮冲击直向护轨以及侧向护轨跟端开口段的概率控制在12%以内,但并不能有效防止侧向护轨趾端开口段的轮轨冲击,概率仍高达53.85%~75.00%;实际养护维修过程中,建议将护轨间隔限值修改为1 365 mm,可满足大部分主型道岔的需求,有效减少和避免护轨趾端开口段的轮轨冲击。  相似文献   
13.
固定辙叉查照间隔及心轨加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概述欧洲高速铁路道岔标准制定情况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主要标准的特点。介绍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标准体系建立的过程,该标准体系由设计、制造和铺设3个部分组成,包括6个标准。阐述各标准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分析我国与欧洲高速铁路道岔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道岔已有线型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各种道岔侧线线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适合大号码道岔的合理线型设置方案.结果表明:侧向通过速度为80 km/h道岔采用切线+圆曲线线型在结构受力、运行舒适性等方面比采用单圆曲线线型具有优越性;侧向通过速度为160 km/h道岔,采用缓圆缓线型比圆缓线型更能降低列车通过转辙器和辙叉区域的动力响应,对于缓圆缓线型,先加大起始缓和曲线半径的方法比加大中间圆曲线半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宜万铁路特殊结构桥梁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宜万铁路全线桥梁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主要介绍了新建铁路宜万线各种特殊结构桥梁施工特点、难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对结构桥梁关键技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确保了特殊结构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期对宜万铁路桥梁的安全、优质、经济、快速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同时丰富了铁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宜万铁路长巴河大桥2号墩位于岩溶复杂地区,其下部发育有暗河系统,暗河发育受岩层走向和纵张节理控制明显,造成施工过程中多次遭遇漏浆、塌孔、卡钻、埋钻等现象。为确保跨越暗河体系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采取了加深地质钻探锁定暗河发育形态,桩孔移位避开暗河,全程钢护筒跟进基岩面,二级钢护筒跟进、钻孔注浆加固改良地层,并采用反复回填黏土夹片石、混凝土、硫铝酸盐水泥等工艺对漏浆进行处理,冲孔采用小冲程反复冲击成孔工艺进行施工,形成了一套全面的岩溶地区桥梁基础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高速铁路进一步提升运营速度的需求,系统研究了400 km·h-1高速道岔号码选型与结构优化方法;基于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了道岔号码与平顺性的关系,并给出了号码选型建议;研究了道岔线型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虑既有岔枕通用原则,提出了线型优化方案;建立了客专线18号道岔尖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研究了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提出了尖轨不足位移的控制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道岔区轨道刚度计算模型,结合岔区钢轨动位移现场实测数据,提出了岔区轨道刚度目标取值与均匀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车站布置方案条件下,400 km·h-1高速道岔仍建议选择18号道岔;将400 km·h-1高速道岔相离值增大至28 mm,可显著提升耐磨性能与使用寿命,也可实现岔枕通用;综合考虑系统匹配设计、制造工艺、工电结合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将第三牵引点至固定端距离减小600 mm,可减小尖轨不足位移,同时最小轮缘槽和第三牵引点牵引力符合规范要求;建议改进高速道岔辙叉结构设计方法,根据实际受力确定心轨弹性变形状态,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场橡胶沥青的生产根据京秦试验路方案,防水层和罩面层沥青混合料都使用橡胶沥青。橡胶沥青采用专用生产设备,现产现用。由于当前还没有橡胶沥青的质量控制指标,为了保证生产的橡胶沥青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在正式生产之间预先加工几种橡胶沥青以调试生产设备,评价橡胶沥青生产的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与一般跨区间无缝线路相比,高原铁路面临阳光辐射强、日轨温差和时变率大等问题,为提升青藏铁路等高原铁路道岔的长期安全服役性能,对高原铁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可行性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高原铁路及高温差铁路沿线40年的气温分布规律,并基于最速下降法的神经网络算法完成海拔、气温和纬度等复杂条件下的轨温预测,开展高原铁路无缝道岔工程实践与理论检算。结果表明:高原铁路岔区接头处病害突出,实现跨区间无缝线路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从年、日轨温差分析,青藏铁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环境与已完成跨区间无缝化的兰新铁路、滨洲铁路接近;高原铁路道岔尖轨伸缩量满足规范要求,道岔工电设备基本适应高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运营环境,高原铁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是可行的。最后提出高原铁路跨区间无缝化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