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将本文作者提出的灰色非线性模型(该内容发表于《铁道学报》2010年第2期)视为由一系列趋势项发展系数和随机项系数控制的时程函数,并将其系数作为系统分析中的辨识参数,表征系统随时间发展特征属性。在已知大机捣固作业效率或初始质量条件下,认为不同维修周期内轨道质量系统发展存在"相关性",将已知维修周期内TQI时间序列挖掘出的辨识参数作为预测维修周期内TQI发展的特征参数,建立轨道质量生命周期预测模型。实例证明:所提出预测模型可较为合理地预测各维修周期内轨道质量发展,为研究轨道质量生命周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运用Midas软件分别建立简支梁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耦合静力学模型和车-线-桥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32m高速铁路简支梁桥铺轨后残余徐变上拱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残余徐变变形是影响32m波长周期性高低不平顺的主要因素;随着桥梁残余徐变幅值增加,长钢轨的附加不平顺呈线性增大,桥梁残余变形幅值为10mm时,钢轨的上拱变形量可达9.8mm;行车速度为380km·h^-1、桥梁残余徐变上拱幅值由3mm增加至10mm时,车体的垂向加速度峰值由0.275m·s^-2增加至1.159m·s^-2,旅客乘坐舒适度指标由1.549逐渐增加至3.105;当桥梁残余徐变幅值为8.0mm,在280~380km·h-1车速范围内,旅客乘坐舒适度指标达到3.108,桥梁梁端振动加速度达到5.217m·s^-2,已超出规范限值,因此建议高速铁路32m简支梁桥铺轨后其残余徐变上拱限值按7.0mm控制,为避免残余徐变限值的改变对桥梁设计方案产生显著影响,可通过适当延后铺轨时间保证桥梁残余徐变变形满足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我国现行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方法,选取全路主要干线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方法,分析轨道几何不平顺扣分与标准差的相关性、轨道几何不平顺超限长度与标准差的相关性,说明幅值管理和均值管理存在差别。现行的单纯几何超限扣分管理不能完全反映线路实际状态质量,需要制定体现均值管理的新综合管理办法,弥补使用单纯几何超限扣分评价线路质量方法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的检测与监控、标准体系及现行推进的工务信息化等工作要点,为今后我国高速铁路建立与之适应的基础设施维修管理体系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需要关注的波长也越来越长。目前,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的管理和评价还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综合检测列车实测数据,初步探讨300~350 km/h高速铁路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管理标准和评价方法建议。研究结论:(1)综合分析仿真和实测数据波长和幅值的关联关系,建议300~350 km/h无砟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管理波长应扩展到150 m;(2)基于惯性测量原理,设计优化了综合检测车轨道检测滤波算法,实现了150 m截止波长高低不平顺的动态检测;(3)建议300~350 km/h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用70~150 m带通滤波不平顺方式来评价长波高低不平顺,使现场养修更有针对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幅值和均值管理标准建议值;(4)本研究结论可为后续轨道检测设备研发和工务养护维修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维修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的几种模式,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基础设施的管检修主要体现在各系统的部门化和专业化,并对各种轨道结构维修管理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测算,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元网络等辅助决策技术,探讨其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中的应用,并提出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背景、特点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惯性测量、射频定位同步、网络数据交换、视频图像实时分辨及数据综合处理等先进技术,能有效提高高铁线路基础设施装备的检测效率,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介绍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组成、系统总体框架等,并详细阐述各子系统的系统组成、基本检测原理和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车发动机易发生的过热过冷现象,本文对冷却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散热器及其风扇进行匹配设计,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