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6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考虑土的性质的“加权地面线法”是通过优化道路土方量,实现工程总费用最小化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纵坡设计线尽可能接近加权地面线,同时充分考虑土的性质,从而实现填挖平衡和土方量最小化,进而达到减少工程总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我国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数都是在缓和曲线全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一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加利于行车安全。讨论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3.
雾天交通限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驾驶者遇到突发障碍物时制动特点的数据,在专业试车场地通过专用设备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制动反应时间为2.0 s(良好路况)或2.5 s(一般路况)可满足大多数驾驶者的需要.将车辆的制动过程简化为制动力增长阶段和持续制动阶段,给出了雾天限制车速的计算方法.各种能见度下对应的限速计算值和推荐值为雾天的交通限速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荐值与美国犹他洲相应规范的推荐值接近,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低能见度时的车辆限速规定相比偏大.  相似文献   
54.
55.
车辆模拟行驶中视线跟踪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道路的几何构造特点,建立了车辆模拟行驶中驾驶员视点位置的几何模型,介绍了视线跟踪的概念。基于OpenGL库函数和Windows系统函数提出了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思路来实现三维模拟行驶中的视线跟踪,并根据此方法设计了车辆模拟行驶的运行平台。  相似文献   
56.
道路土方量三维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道路土方量计算方法不够准确的缺点,以数字地面模型的重构为技术核心,给出了土方量的三维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将三维计算方法的结果和传统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57.
缓和坚曲线的几何特性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由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编写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设计规范》在纵坡制动距离计算程序以及竖曲线设计控制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项研究明确指出了AASHTO法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修正方案。新方法还可以同时计算出制动时的最不利坡度和制动距离、停车视距,最终得到竖曲线最小曲率。较之目前利用AASHTO设计参数来说,新方法能够设计出更长和更平缓的竖曲线。  相似文献   
59.
人行道设计建议——以南京市相关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季  程建川 《城市交通》2008,6(4):47-51
城市道路设计中,多以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为核心,对人行道的设计不够重视,产生如人行道局部缺失、设置不连续或不合理、过街人行道数量不足或缺失等问题,以致人行设施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城市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分别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两方面探讨了步行友好型城市的未来。在宏观规划方面,提出优良的步行网络应该具有的6要素;在微观设计方面,以南京市为例,针对人行道设计中的人行道宽度、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措施、附属设施设计、与换乘车站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内容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0.
彭永辉  程建川 《中外公路》2008,28(1):190-19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家用轿车的迅猛增加,我国城市道路面临前所未有的交通拥堵和安全压力.国内外经验表明,单纯靠道路拓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包括在不拓宽道路的前提下,明确划分道路的路权,甚至抑制机动车交通量以保证交通的有序性,进而提高交通安全性,并且不明显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此,该文介绍、分析了在发达国家已有成功应用经验的城市道路四车道改造为三车道技术,以期对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改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