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0篇 |
综合类 | 81篇 |
水路运输 | 36篇 |
铁路运输 | 114篇 |
综合运输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摄像机等设备在特定场景下的人群计数在智能安防领域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由于场景中人尺度变化大,背景杂乱,人群遮挡严重,传统的方法在这种场景中往往精度不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Faster-RCNN人头检测模型,可以对场景中的人进行准确计数.该模型使用ResNet101作为特征提取网络,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将提取... 相似文献
62.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在突发客流条件下能够安全高效运营,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客流拥堵传播模型.分析突发客流量拥堵传播过程,采用状态参数集反映车站拥挤程度的多样化差异,定义更为准确合理的客流量元胞自动机演化规则.以成都市轨道交通部分线网为例,仿真设置不同量值的突发客流,研究线网客流状态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突发客流量增加,客流状态从区域拥堵演化至线拥堵的速度减缓,从线拥堵演化至点拥堵的速度保持不变或略有加快.此外,大量突发客流会引起拥堵消散速度的减缓,造成更大时空范围的区域性拥堵. 相似文献
63.
将地铁车站通道系统描述为容量为C的可服务部分和容量无限的排队等待区域两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交通需求的随机时变性、服务能力的状态相关性及系统的随机性等实际交通特性,基于流体逼近的思想建立通道系统流体排队模型,用以捕捉系统动态性能及确定客流预警阈值。同时,改进现有固定点稳态流体逼近和数值积分算法实现模型的求解,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仅为时间步长的线性函数。利用成都市地铁犀浦车站的调查数据,通过离散事件仿真建模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交通需求强度如何变化,该排队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4%,且获得的动态性能指标可捕捉任意时刻的队列累积及消散情况。 相似文献
64.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念,并指出了交通流队列稳定性的基本判别准则. 基于控制理论,回顾了交通流车队队列线性稳定性条件的经典解析方法,其中,特征方程法评估了交通流内部扰动的增长速度,传递函数法依托于拉普拉斯变换构建了扰动的传递关系. 从经典跟驰模型、考虑时延的跟驰模型和考虑多前车驾驶信息反馈的跟驰模型出发,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合交通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回顾了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究在车队队列控制等方面的实验和工程应用. 最后,展望了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景,指出了在后车跟驰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交互协同、复杂混合交通流等几个方面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65.
城市公交车用柴油机掺烧LPG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车用柴油机的运行特点, 研究了柴油机掺烧LPG(液化石油气)的技术策略, 采用一种以型板为特征的双燃料供给系统, 由台架试验确定柴油/LPG掺烧比例。台架试验和发动机装车试验表明, 采用该技术策略改装的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 能够满足城市公交汽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6.
对产品价值优势的追求,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先将产品的价值优势分解为市场细分优势和顾客服务优势两个维度,并分别论述了物流在市场细人发和顾客服务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认为物流是形成产品价值优势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67.
在地下工程中,单洞变双洞,双洞变单洞,设计一般采用渐变断面在一定的距离进行过渡,故形象称之为“燕尾段”。变截面过渡段衬砌施工,传统的方法是制作特殊拱架,立模浇注混凝土,施工干扰大,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在宜万铁路沙坪隧道施工中,对大跨度变截面“燕尾段”衬砌台车的设计、制造与应用做了有益的探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8.
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值,但在实际测量时,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必定存在误差,该误差即为测量准确度.本文从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的性质特点,着重从减小系统误差的角度分析讨论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69.
为了明确大跨度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桥的受力性能,以一主跨70 m的预应力组合梁桥为例,采用空间有限元模型详细模拟了组合梁的施工过程,计算从施工到成桥初期及长期运营情况下组合梁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中支点钢梁上翼缘和底板在施工阶段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18 MPa和-133 MPa,后结合法和顶升/回落法在中支点混凝土桥面板内产生7.33~10.33 MPa的预压应力储备;中支点钢梁上翼缘和底板在短期运营阶段的最大应力分别增长了22 MPa和13 MPa,而中支点混凝土桥面板在曲线外侧的边缘只剩下3.33 MPa的预压应力储备,满足全预应力状态的要求;在第10年的长期运营阶段,中支点钢梁上翼缘和主跨跨中钢底板的最大拉应力分别减少17%和35%,中支点钢底板和主跨跨中钢梁上翼缘的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0%和42%。收缩徐变在长期运营阶段降低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预压应力储备,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在运营第2年由全预应力构件变成A类部分预应力构件,在运营第13年变成B类部分预应力构件。 相似文献
70.
本文概述了中国舰船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八五”期间科技情报工作贯彻“军民结合”战略方针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今后舰船科技情报工作发展方向及其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