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分析了长输管道原油密闭输送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原油输送过程中降低油气损耗、消化原油结蜡、缓解压力波动、降低摩阻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电控泵喷嘴、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可变几何涡轮技术、4气门技术、冷却废气再循环、燃烧系统和排气后处理等工作原理以及对轿车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实现柴油机轻量化等技术措施对整车性能的重要性。文中还列举了当前国内外典型的几种先进的轿车用柴油机的性能和技术特点,指出轿车柴油化是未来轿车动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湛江海湾大桥全长3 981.19m,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墩承台长48.4m,宽30.3m,厚6.5m.砼标号为C30,共8 047m3.以湛江海湾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为基础,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方法和有关经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目前山区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中路面底基层较为常见采用的结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在部分路段采用手摆片石作为路面底基层较为经济、合理,并通过相关试验路段的建设,总结出一定的施工经验和质量控制办法,以求对山区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中采用手摆片石作为路面底基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5.
公路边坡处治中框架锚固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框架锚固的特点、结构机理及其在边坡防治中的作用。文中提供了该施工技术方法的工程实例,说明框架锚固在滑坡防治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为给海事执法人员的招聘、选拔、优化配置、培训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提高海事系统内部的人岗匹配度,促进我国海事管理又好又快地发展,以胜任力冰山模型理论为基础,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素质要求、海事执法人员具体岗位要求和人格特质要求,综合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演绎法和限定选项法,将海事执法人员胜任力因子按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个性动机3个维度进行分解,提炼出22个胜任力因子,从而形成胜任力模型,并指出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在室内试验和野外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就磷石膏应用于路基建设的可行性,路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提出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室内和室外模拟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施工工艺下,磷石膏是一种品质优良的路填料,磷石膏的应用不仅能保证道路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而且有效解决磷矿渣污染问题,推动化工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技术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8.
昆明—石林高速公路(简称昆石公路)松茂滑坡位于K22+900~K23+180段。为确保该路段安全,对K22段滑坡进行抗滑桩处治。为了检验处治方案的合理性,利用离散元元模拟了滑坡处治前后的边坡稳定状况。离散元元分析结果表明,处治前的滑坡情况和现场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对K22+900滑坡段施加抗滑桩的处治后的模拟结果表明,处治后的滑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9.
6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事故总量在逐年增加,怎样处理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近几年,车间通讯技术(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简称IVC)成为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而且车间通信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种交通问题的研究当中。结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将具有车间通信功能的智能车辆及其演化规则引入到该模型当中,研究了其对事故双车道系统的影响。模型中,智能车辆能够实时接收到下游智能车辆传递的交通信息,从而通过换道来避免交通堵塞。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没有智能车辆存在时,系统将会出现大面积交通阻塞,考虑智能车辆后,道路交通阻塞就会得到有效缓解,甚至当智能车辆比例达到一定时,系统交通阻塞将会消失,此时系统处于自由流状态。此外,考虑到车间通讯可能对系统进车率产生影响,我们研究了非对称进车率情况下的道路交通流。结果发现,非对称进车率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中智能车辆因换道而产生的车间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