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随着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的到来,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市场的需求容量已露端倪。如何迎接公路高速运输时代,加快我国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及其专用底盘朝有序,规模,国产化方向发展,本文式作论述。  相似文献   
23.
<正>一、首季运输生产完成概况 新年开局的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快速发展的势,尤其是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在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的宏观环境,首季交通运输形势趋好,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据初步统计,一季度要运输方式全社会客运量共完成46.77亿人,旅客周转量4608.6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同增长4.1%和7.5%;全社会货运量共完成41.5亿吨,货物周转量17635.89亿吨公里,分比上年同期增长8.5%和13.9%。二、首季运输形势主要特点 1、春运任务圆满完成,安形势好于往年 据统计,在春运的40天中,全国旅客发送量达19.8亿人,比上年春运增长了.0%。  相似文献   
24.
<正> 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正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重大转折。《纲要》中将汽车工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4年国务院即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旨在着力解决汽车工业中的散、乱,差问题,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品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力争到  相似文献   
25.
新时期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昭升 《综合运输》2010,(10):4-8,36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需求特征,从战略层面前瞻性地把握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突出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重点,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一、上半年我国运输形式的特点与问题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上半年交通运输部门面对我国经济延续去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交通派生出旺盛的运输需求,承担着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在克服运能不足的突出矛盾,积极挖潜扩能,保障了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以及粮食、棉花、化肥、外贸等重点物资运输的同时,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交通支撑。上半年全国运输生产形势完成较好,在圆满完成“春运”、“两会”、“黄金周”等重点旅客运输的同时,货物运输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主要运输指…  相似文献   
27.
<正> 一、舟山市概况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交汇处,不仅位居我国海岸线的中端,而且接三江而通四海,形成对内、对外两个辐射扇面,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舟山市地处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区,冬暖夏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舟山市自然资源丰富而独特,素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景色秀丽”闻名全国,“渔、港、景”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8.
我国大中型客车市场需求将呈了现以中普档客车为主流,以中高档客车为方向的刀菜趋势。近来,大中析的需求热点清晰,高速公路市场需求开始扩容,旅游出租,团体用车等市场都将有较大发展,市场需求民发生变化。 中  相似文献   
29.
我国向西开放新国际通道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国家联合、区域融合、产业整合的角度,分析构建克—塔—阿新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提出完善"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构想;以向西开放的新国际大通道的规划建设为基础,提出应重点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城市群交通网络稳定规模的概念、主要特征和衡量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测算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群远景规划交通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服务能力进行了测算,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