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能是影响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人员长期试图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离析试验、荧光显微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来评价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相容性,并且探讨离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离析程度会受储存时间、温度等贮存条件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基质沥青的自然特性与改性剂的性质、剂量.  相似文献   
2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等指标为系统目标,分析了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影响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各主要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为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扬州、泰州地区高速公路病害严重段的路况进行调查研究,列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铣刨处治决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结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要求,对路面病害评价指标与铣刨处治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根据路面破损状况调查结果和路面无损检测数据来评价铣刨处治的适应性,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种评价方法的部分指标间的相关联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4.
朱兴龙  肖鹏 《公路》2012,(8):28-31
对不同沥青含量的纤维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击实温度下击实成型,研究击实温度与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各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击实温度对纤维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孔隙率、沥青饱和度的影响,在135℃以上时较小;击实温度小于135℃时,纤维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孔隙率变化速率加大。加入TOR后沥青混凝土要达到同样的孔隙率,击实温度可降低20~30℃。  相似文献   
25.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灵活、便利、经济的新型城市公交模式,为当前城市交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公交出行方式。文中通过分析成都快速公交系统在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快速性、准时性等方面的状况,对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快速公交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朱兴龙  肖鹏  余郁  薛玉波 《公路》2012,(9):159-164
采用"干法"工艺,将路用木质纤维、废橡胶粉两者以一定的掺量、工艺共同使用,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沥青马蹄脂(SMA)级配的纤维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此方法工艺简单,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废旧轮胎、废旧纸张的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7.
28.
SBS物理改性沥青与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内外对SBS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还未有深入研究。为此,对SBS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的性能采用常规与非常规(美国SHRP)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进而对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对两种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比较,并且结合实际工程铺筑试验路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BS化学改性沥青的性能更为优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路用材料。  相似文献   
29.
从审美角度看道路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肖鹏  施伟  施秋香 《中外公路》2006,26(4):19-21
道路既具有建筑艺术的一般美学特征,即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又具有其独有的美学特征,如:流畅的线形美、和谐的色彩美、流动的景观美和生动的路边小品等。在道路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其实用价值,又要将美学理念渗透到设计理念中去,才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道路美。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一种评价实际到达的交通流与预期的交通流的比率的单值指标.基于事后分析,综合考虑了因航班调配而引起的费用问题,并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了求解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同时指给出了该参数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分析GDP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