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289篇
综合类   179篇
水路运输   188篇
铁路运输   151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新建大跨公路隧道小角度斜交既有线时,如何在施工时控制既有线的沉降技术是工程成功的关键。对既有线采用便梁形式加固既有线由于小角度斜交,跨度大导致加固范围过大,必然造成施工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隧道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隧道施工时既有线两轨道水平高差和前后高差进行分析,得出大跨隧道小角度斜交下穿既有线施工时采用一次施作超长管棚+小导管注浆方式,采用CRD工法施工,并结合既有线预扣轨加固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施工沉降,保证既有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52.
对平面及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绵阳市主干路的一个典型路段为案例,对该路段处的信号灯配时和二次过街设施进行优化,将行人过街信号与附近的交叉口信号进行联动,既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又减少交叉口信号的浪费。通过改变原有二次过街设施的形式及面积,使得该路段二次过街设施的服务水平从F级上升到B级。  相似文献   
753.
为培养符合国际货代物流服务业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国际货代物流人才,作为国际货代物流类专业必须根据国际货代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国际货代物流类专业与国际货代物流服务行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行业生产过程对接、专业学历证书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54.
苏翠玲  李岩 《中国水运》2014,(11):227-228
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冲砂洞具有高水头、高流速、运用水头变幅大等特点,为了论证泄洪冲砂洞各部分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对设计的掺气措施和消能措施的优化,进行了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55.
日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地方客运协作工作委员会(简称“地客委”)下发文件通知,首届中国道路客运“双十”即十强企业和十大卓越贡献人物评选活动,已在广大道路运输企业中全面启动,届时,获得中国道路客运十强企业和十大卓越贡献人物奖的单位和个人,将在明年召开的中国交协地客委六届三次会议上进行隆重表彰。  相似文献   
756.
757.
758.
以某车型的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应用CATIA软件建立该车型前纵梁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理论与方法,建立该纵梁基于HyperMesh/LS-DYNA环境下的有限元模型,LS-DYNA求解器对该纵梁进行轴向碰撞性能的仿真分析。分别从梁的截面形状、诱导槽的位置、深度、形状、梁的厚度、加强板、蜂窝铝填充材料几个方面来研究其对薄壁直梁轴向碰撞性能的影响,为汽车前纵梁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9.
基于多主体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扩展框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以提高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为目标的主动悬架控制器.并基于多主体的控制器组织方法建立底盘集成控制扩展框架,使主动悬架控制器与包含主动转向、主动驱动/制动力矩分配的集成控制系统协调工作.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研究该控制框架在极限操纵工况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局部控制器主体可方便地增加到集成控制系统中,体现了基于多主体的底盘集成控制框架的可扩展性;该扩展框架能同时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7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