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3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杜亚明  葛锁林 《中国水运》2006,3(1):213-214
本文针对目前小型散货船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小型散货船实行安全诚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船舶安全诚信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52.
53.
为确保地铁工程列车或者CBTC列车在无线通信故障情况下仍能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普遍采用计轴器作为备用的列车占用/空闲检测设备。主要介绍了深圳地铁3号线CBTC移动闭塞系统如何降低计轴故障对CBTC列车运行的影响,及其他CBTC系统计轴器(轨道区段)故障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4.
以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天津市为例,通过分析天津的文脉传承与发展特色,将“人文”作为切入点,提出构建天津城市轨道交通人文化环境的思路,如进行站台设计、票卡设计、媒体终端、人性化服务等,为今后天津市及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人文化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铁路客运站旅客引导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以车票作为基本媒介,将车票的功能纵向深化;以车票的条码作为桥梁,结合信息技术为旅客提供准确、实时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引导服务——基于车票识别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引导系统。系统充分挖掘车票功能,结合旅客运输组织方法,运用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技术,集成了车票识别、路线引导、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系统使旅客到达车站后,只需在系统终端刷车票即可获取快速寻找售票厅、进站候车、寻找相关服务场所、检票上车、出站离开等相关引导服务;系统运用车站布局电子地图,实现旅客出行服务信息和车站引导信息与车站电子地图的有效结合,使旅客能直观地获取引导信息。系统采用简洁化的操作界面,提供符合旅客心理的人机交互设计,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6.
简要介绍了国外末敏弹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末敏弹药的攻击特点。末敏弹药多用于精确打击集群目标,其特点是效费高,作战效能巨大,对我后勤车辆尤其对后勤车队这类集群目标构成了严峻威胁。文中针对其攻击特点,提出了加强对空警戒、采取伪装措施、积极干扰与机动规避相结合、设置毫米波角反射器、涂敷毫米波吸收层等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57.
针对奇瑞缸内直喷2.0L发动机,利用耦合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发动机循环模拟计算,优化设计了HCCI配气方案,这是国内率先在多缸4冲程产品汽油机上实现了HCCI燃烧,缸内循环波动和缸问循环波动小于2%,并大幅度降低了油耗和NOx的排放.  相似文献   
58.
对一汽某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进行研究,确定了车体侧部高强度钢板的位置分布和特性分配,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整车碰撞试验,使其满足国家标准,并总结出高强度钢板对车体侧面抗撞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整车侧撞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土工工程中,地基处理极为重要.常是各种建筑物成败的关键,公路工程范围内的建筑物亦不例外。路基敷设于天然地基上,自身荷载较大,要求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持地基稳定,另外应使某些自然因素不致产生对路基的有害变形。  相似文献   
60.
公共领域一直受到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关注。不论是阿伦特极权主义语境中的公共领域,还是哈贝马斯民主语境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后续研究者对公共领域的探讨,基本上都是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者说‘国家与社会'的消极互动之逻辑预设上展开的。但实际上,‘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或‘国家与社会'的积极互动之逻辑预设同样存在可能;基于这种逻辑预设,从社会管理的视角来看,公共领域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它同时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域、社会对国家的管理域、国家自我管理域以及社会自我管理域相联系,发挥着社会管理功能。公共领域的建构必须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个方向着手;外部要素包括制度与媒体,内部要素包括公众、公共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空间。就当前现实来看,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需要从上述两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