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84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111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既有线提速路基检测评估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既有线路基基床质量的检测评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短时间内完善路基基床质量检测方法和评估标准的技术路线,并对路基的管理和提速评估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2.
303.
在YC4W 1.2 L小型轿车柴油机开发设计中应用了轻量化设计、四气门技术、VNT技术、废气再循环、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等先进技术。整机按照欧洲排放测试循环进行的台架试验模拟预测表明,排放水平可以达到欧Ⅲ并接近欧Ⅳ标准。该机已经开始装车试运行和进行整车标定试验。由于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YC4W1.2 L柴油机具有动力性强、低排放、低油耗、低噪声、等特点。  相似文献   
304.
研究了苏通大桥各关键部位混凝土的一维、二维和三维碳化和加载状态下的一维、二维碳化;并结合大桥所处环境进行了基于混凝土二维和三维碳化的寿命预测。试验表明,混凝土的二维、三维碳化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采用二维和三维碳化进行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比传统的一维寿命预测分别要短42.3%和66.1%(以承台为例);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碳化明显增大,应力比为0.35时的一维、二维碳化寿命预测要比不受力时短36.7%和13.5%(承台)。  相似文献   
305.
306.
大平板第一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传热近似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热渗透层厚度概念的积分法是求解非稳态传热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近似分析解法,既保留了经典理论解具有统一数学表达式的优点,也兼顾了数值解法较为简单快速的特点,文中则采用此方法求解了大平板第一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传热的近似解析解。  相似文献   
307.
液化气体蒸气爆炸事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液化气体蒸气爆炸事故,对液化气体蒸气爆炸的事故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外的一些实验成果,结合国内的理论研究现状,对储液罐受火焰包围情况、罐体破裂泄漏失效情况和受到冲击振动而引起爆炸的情况进行了机理分析,尤其是针对储液罐在受到冲击振动情况下的爆炸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8.
详细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过程微机系统的目的、特点、功能及实现。  相似文献   
309.
传统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是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的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基于此可对Robertson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实时动态估计建立动态Robertson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流率与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流率的关系,并将文中模型与静态Robertson模型、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动态模型更能反映交通流的车队离散规律,与静态Robertson模型相比,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30.68%.   相似文献   
310.
随着共享汽车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站点、路段层面的车辆溢出和拥挤传播现象日趋严重.为刻画拥挤传播对汽车共享系统运行的影响机理,首先,搭建具有时变性和状态相关性的汽车共享系统排队网络;其次,基于C#语言和O2DES离散事件仿真框架,提出并设计考虑车路交互影响和拥挤传播现象的汽车共享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动态随机环境下站点与路段层面的拥挤传播现象对汽车共享系统运行的影响;最后,以成都市三站点的小规模汽车共享系统为例,在不同转运比例、需求和道路拥堵场景下,将该模型与引入虚拟空间的无穷排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站点和路段层面的拥挤传播现象会导致系统服务率下降9.3%~16.9%,相比无穷排队模型,考虑拥挤传播现象的排队模型更能反映汽车共享系统的实际运营过程;当路网的道路占用率为70%(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时,考虑拥挤传播现象的汽车共享系统可实现最大收益;汽车共享系统的引入会为道路资源的动态分配带来新变化,当公共交通转向汽车共享系统的用户占比超过70%时,路网拥堵加剧,不利于汽车共享系统的有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