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346篇
综合类   184篇
水路运输   147篇
铁路运输   106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722.
微动磨损诱发车轴热喷涂层表层显微硬化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庆复  刘伟  郭少中 《铁道学报》1999,21(5):109-112
研究了微动磨损诱发层状铁素体与奥氏体复相组织热喷涂层表层显微硬化行为及磨损表面形貌特征。带状挤出物的出现是涂层在微动磨损条件下塑性变形的表面特征形貌,多系滑多的滑移带交叉重迭诱发涂层内部产生微裂纹。微动磨损的车轴涂层表层及无涂层车轴表层的显微硬度分布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微动磨损塑性变形导致涂层表层显著加工硬化,对涂层抗微动磨损损伤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3.
724.
空气离子为空气中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群,它有促进生物氧化、新陈代谢和调节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等功能,对人们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研究调查各种环境的空气离子状况。我们于1985年5~7月对分  相似文献   
725.
726.
浅谈“黑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孙伟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4):157-157,F0003
针对屡禁不止的"黑车"问题,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整治"黑车"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27.
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中国铁路》2010,(5):66-69
针对西(安)平(凉)铁路中咀1号隧道地质结构,分析对比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主要技术特点,确定施工方案和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施工。介绍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及原理,论述上台阶开挖支护、中台阶左侧与下台阶右侧边墙开挖支护、仰拱开挖支护和施工注意事项。分析施工重点,提出监控量测、超前支护、及时封闭仰拱、及时封闭二次衬砌永久支护、加设锁脚锚杆、预防塌方等安全保证措施以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728.
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山天尾隧道接口施工管理,对引入客专系统性整体性要求的接口工程施工新课题,从其定义、特点、相关方衔接、闭环管理作了简述,并系统性的介绍隧道接口工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检查验收等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要领、施工关键、注意事项、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接触网预埋槽道、电缆沟槽、过轨管线施工,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29.
根据误差理论和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可认为轨道几何参数误差呈正态分布,将无砟轨道各施工阶段的误差源组成进行了简单剖析,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制造产生的误差、测量仪器系统误差、施工操作误差、混凝土浇筑产生的影响误差,提出选择合理施工方案、重视扣件系统管理和保证轨道测量可靠等是使合成误差尽可能降低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30.
研究目的:大丽铁路必经洱海、鹤庆、丽江盆地及盆地之间的低中山区封闭洼地、沟谷,这些地区软土分布广、层次多、厚度大。大理、鹤庆、丽江及其走廊带,环境极为独特、敏感,地质复杂,深大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繁、震级大、烈度高。本文对软土地质、环境复杂山区铁路综合选线进行研究,寻求选择绕避软土广、深、厚发育带并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铁路方案。研究结论:(1)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控制盆地及其软土发育分布,构成盆地轮廓或者边缘的断裂构造带对软土发育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内靠近主要断裂一侧软土厚度大、性状差,影响选线结果;(2)综合研究推荐选择软土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洱海东岸、鹤庆盆地东线、丽江盆地东侧靠山及短距离通过小洼地的方案,绕避软土长度大于76.162 km,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铁路的要求;(3)本文研究成果对软土地质、环境复杂山区工程勘察选址和选线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