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78篇
综合类   19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泥稳定风化岩干缩与温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稳定风化岩填料的干缩、温缩试验分析,得出水泥掺量以4%~5%为佳、以5%为优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水泥稳定类花岗岩风化料的路用性能提供了基础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大纵坡双洞隧道风量不平衡时, 上坡隧道是否需要设置通风井的技术问题, 以大别山公路隧道为实体工程, 现场检测了互补式网络通风隧道内CO浓度、烟雾浓度和风速, 分析了大纵坡隧道采用的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方式中换气通道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 互补式网络通风能够满足隧道内污染物浓度控制要求; 2个换气通道能起到气流双向交换的作用, 交换风量满足设计要求, 互补式通风方案可行; 上下行隧道通风负荷不平衡, 对于纵坡较大的特长隧道, 可以采用互补式通风, 取消其上坡隧道的通风井。  相似文献   
103.
电阻率法用于膨胀土含水量变化深度范围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电阻率变化特性主要决定于含水量的变化,文章通过电阻率法测定土体不同深度连续时段的视电阻率,统计得到含水量变化深度的范围。试验表明这种方法简便有效,且对土体不产生扰动。  相似文献   
104.
泡沫塑料——水泥土充填沟隔振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种由泡沫塑料与水泥土复合充填隔振的新工艺,并通过材料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对该种方法的有效效,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同其它材料的隔振性能做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证明了该种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关于电阻式微型压力盒的标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计算中缺少必要的洞口基本气象参数的情况,建立了洞口气象观测站,对其气象参数进行了周期一年的连续现场观测。文章根据观测结果分析了隧道洞口端各气象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多竖井、深埋隧道通风防灾设计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公路隧道通风网络中交通风的计算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公路隧道通风网络中交通风的计算原理及处理方法,推导出交通通风力在通风网络理论中的计算公式.利用包括交通风压处理模块的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对雪峰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通风网络程序中交通风计算理论与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公路隧道通风计算中的风量平衡以及风压平衡方程的分析,针对交通量以及交通组成的不断变化,提出了交通量的可行性线性解的计算方法,可为公路隧道通风计算中风机的选型及风机的配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为隧道建成后的风机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评估施工期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由目标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分析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采用物元理论、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理论,构建熵权模糊物元评估模型.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交工前隧道结构技术状况为IA,衬砌破损程度等级为一般;衬砌裂缝和衬砌背后空洞是影响评估结果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该评估方法考虑了指标因子的不确定性,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避免了传统评判方法中的主观随意性,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结合济晋高速隧道监控量测的实践,提出了使用位移变化率和地质与支护信息相结合来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指导施工的方法,介绍了周边位移量测信息和地质与支护信息在变更围岩级别、改变施工方法、预报塌方等险情和确定二次支护时机等四个方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