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水平变位特征, 得到了墙体中部水平变位的分界点, 提出了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分界点上部位移模式接近平动, 采用库仑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上部的土压力, 分界点下部位移模式接近绕墙脚的转动, 采用水平微分单元法计算下部的土压力, 并比较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 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沿墙高的分布形态及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计算值比实测值略偏小一些, 偏差最小为0.2 kPa, 最大为2.9 kPa, 平均偏小为1.2 kPa, 可见土压力计算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02.
公路软基沉降计算新理论及其仿真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饱和软土的理论与试验分析, 提出了可同时考虑加荷、沉降和时间关系的软基沉降计算新理论及其仿真计算方法, 该理论方法可满足软基施工期间和工后沉降计算及填土的强度控制。 相似文献
103.
104.
横观各向同性土体固结中孔压消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推导的平面问题中横观各向同性固结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对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在横观各向同性土体中孔压消散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评估施工期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由目标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分析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采用物元理论、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理论,构建熵权模糊物元评估模型.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交工前隧道结构技术状况为IA,衬砌破损程度等级为一般;衬砌裂缝和衬砌背后空洞是影响评估结果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该评估方法考虑了指标因子的不确定性,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避免了传统评判方法中的主观随意性,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06.
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基于弹性理论, 建立了黄土湿陷性影响下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湿陷性黄土中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 分析了不同湿陷系数、不同湿陷厚度下黄土区域桩基承载力的变化性状。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其相对误差最小为5.2%, 最大为6.7%, 表明本文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7.
隧道衬砌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其尺寸不足给隧道安全运营埋下隐患,而传统的安全系数法只能检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对于施工后的衬砌结构可靠性却无法判断,而且隧道衬砌可靠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层存在较大的差异,故黄土隧道与其他地层的隧道在结构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通用性.为此,提出以地质雷达探测为... 相似文献
108.
109.
土工格室在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结合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工程,应用MARC软件,采用基于直接约束的接触迭代算法和COULOMB摩擦模型模拟半填半挖路基挖方段和填方段的非线性接触,对土工格室处治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通过土工格室复合体的承载板试验及实体工程的现场沉降观测,对该处治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具有较大的弯拉刚度与抗剪强度,此复合体能够部分隔离应力和位移的传递,从而柔性过渡和协调了半填半挖路基顶面的沉降;它对局部荷载具有网兜效应,使荷载的分布更为均匀;土工格室的加筋作用减小了土中的竖向应力和剪应力,增强了路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消除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实体工程表明:土工格室是一种有效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浅埋暗挖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地层空间变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解浅埋暗挖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地层空间变位规律,本文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依托工程,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的地表、地层纵、横向变形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提高黄土地区地铁区间隧道的修筑水平。研究结论:(1)双洞开挖的空间效应与开挖洞径和相对位置有直接关系,后开挖洞室掌子面距先行洞室测试断面两倍洞径左右时开始产生影响,开挖洞室到先行洞室测试面断面时,影响最大;(2)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地表地层沉降基本经历缓慢变化、急剧变化及逐渐平稳三个阶段;(3)施工对地层的影响与埋置深度近成反比关系,随地层深度逐渐增加,施工对另一侧地层的影响则逐渐减弱;(4)沉降速率与距离监测断面成反比关系,随掌子面向监测断面的靠近而不断增大,而后随着掌子面远离监测断面而不断减小,呈漏斗形,最大值在掌子面过后的2~4 m的范围;(5)横向的地表沉降曲线呈宽底漏斗状,地层沉降曲线变为标准W形;(6)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地铁修建中的地上地下重点文物和古今建筑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