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7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71.
重型汽车驾驶室电动/手动液压翻转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 目前我国中、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已经平头化,为了便于发动机的维修,要求驾驶室向前翻转.  相似文献   
7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建平  何仁  苗立东  徐勇刚 《汽车工程》2004,26(5):557-559,541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回正控制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证实此算法可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介绍了用于转向轴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试验装置,并讨论了电动助力转向器有关的一些试验项目,对各种类型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试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自励式缓速器,这种缓速器克服了已往缓速器的缺点,同时兼容了它们的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励式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安装和使用方法。最后分析了自励式缓速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5.
馈能型悬架的仿真与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士安  何仁  陆森林 《汽车工程》2006,28(2):167-171
为了回收悬架间被减振器消耗掉的振动能量,提出了一种集馈能与减振功能于一体的馈能型悬架。还研究了馈能型悬架的工作原理及其动力学模型,并对它进行了数值仿真。同时,利用熵值法建立一个悬架综合性能评价体系,对馈能型悬架和被动悬架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馈能型悬架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的综合性能,说明使用馈能型悬架来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非稳态温度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仁  刘成晔 《汽车工程》2006,28(2):181-185
应用传热学原理和虚拟边界法建立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轴对称非稳态温度场简化计算模型,确定了适当的边界条件,利用Galerk in法推导温度场的有限元方程,采用无条件稳定的Galerk in格式离散时间微分项,迭代控制采用新型变时间步长法,分析了转子盘沿径向和轴向的温度分布规律,并对轴向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值与数值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7.
本文在分析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研究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试验方法,进而研制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试验台,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试验台的结构、测试项目和特点。  相似文献   
78.
79.
比例减压阀的特性及在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CVT用比例减压阀的压力流量等特性的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针对系统固有的速比控制滞后,提出了能够补偿滞后的控制算法来对比例减压阀进行控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CVT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电子液压制动安全性能,本文中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研究ECE R13制动法规对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影响,然后对电子液压制动安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电子液压制动中电机泵的作用频次与制动需液量成正比;输出相同的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后轮制动器比单独使用前轮制动器需要更少的制动液体积;在低于某一制动强度时,共同使用前后轴制动器时制动需液量大于单独使用前轴制动器;利用单侧车轮的进/出液阀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器实施制动,可以降低高速电磁阀的使用频次。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基于安全特性的电子液压制动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改进方法,并进行NYCC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电机泵和前轴进/出液阀的作用频次约降低50%,而后轴进/出液阀的使用频次降低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