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7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测试台架.为检验该测试台架的性能.以某型轿车为对象.选择电磁制动器的磁极与制动盘间间隙、线圈匝数和磁极中心到制动盘中心距离为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测试台架对不同车型进行试验,可得到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最佳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  相似文献   
92.
对汽车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进行台架试验,并结合汽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验证了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能满足汽车在常见坡道上的制动要求。在此基础上,以汽车实际速度和加速度作为输入、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挡位作为输出确定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离散控制系统,并提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在虚拟的多坡度道路上,计算实际车辆在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辅助制动作用下的行驶过程,表明设计的离散控制系统可使汽车在预期目标速度下行驶,且行驶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量小,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掌握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性能特性,研究了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介绍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与使用要求,提出了以缓速器的平均制动力矩、抗热衰退性系数、制动效能、单位质量制动效能、价格作为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评价指标,并且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车用缓速器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加权综合评价。从所举实例看,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比较各种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优劣,有着直观的可比性,得出的结果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94.
95.
96.
本文在已建立的发动机万有特性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汽车发动机最佳经济区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97.
汽车主动悬架四自由度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建立了汽车主动悬架的4自由度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模糊控制系统。根据模型的输出量,模糊控制系统能够较合理分配输给主动悬架前后主动力装置伺服阀的电流。最后用MATLAB语言进行数值仿真,并把所得的结果与被动悬架的结果进行比较,为汽车主动悬架的实验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98.
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日益短缺,大气环境日益恶化。为此,世界汽车界的许多研究机构在发展燃料电池作为零排放和超低排放汽车的动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应用燃料电池应该是解决石油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PEM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特性,被很多研究机构和汽车制造商认为是汽车用燃料电池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99.
何仁 《专用汽车》1992,(1):9-12
在建立汽车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模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描述汽车动力性限制的约束条件,以汽车多工况燃料经济性为目标函数,优化了汽车的传动系数,从而使整车燃料经济性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00.
基于相位补偿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力学与控制理论,研究了具有3个集中质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建立了总体结构图,在对外环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总体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根据系统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了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开环系统的Bode图、Nyquist图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发现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可以表示为内、外两环结构,内环包含了反电动势的反馈通道,采用快速比例积分(PI)控制的内环,可以忽略反电动势,没有进行相位补偿的系统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约为负值,稳定性较差,而进行相位补偿后系统的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在系统低频共振频率范围内采用超前校正,提供相位补偿是解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振动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