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7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奔驰之前,已经有一些厂商将旅行车带到国内,例如马自达6旅行版、力狮旅行版等,但这些车型只成为了小众人群的玩物。  相似文献   
142.
帅菱帅     
看到照片,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部5代的三菱Lancer Evo,而实际上,这只是一部菱帅改装车  相似文献   
143.
采用涡喷—5型飞机燃烧系统的自循环增压器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装备涡喷-5型飞机燃烧系统的自循环增压器试验台的工作原理及其系统结构的主要特点。在燃烧系统与检测系统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克服了常规方法的诸多缺陷和不足。经过对比试验,验证了试验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4.
从速度为160 km/h的动力集中电动车组转向架的轴箱拉杆橡胶关节应用失效案例出发,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解决该轴箱拉杆橡胶关节的使用寿命问题。通过运行工况的边界条件和既有结构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设定合理的预压量,并结合贴近式橡胶型面和易流式金属弧面设计,以及采用合适的橡胶层厚度等多方面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比两种结构的有限元疲劳仿真分析结果,优化结构的橡胶应变降低了9.64%,疲劳损伤值降低了60%,橡胶关节的使用寿命将显著提升。最后通过疲劳试验验证,进一步佐证了优化结构后的橡胶关节疲劳性能的提升。试验结果显示:疲劳次数提升了3倍。经过初步评估,结构优化后的橡胶关节的疲劳寿命将由2~5年提升至8年,使得机车的运行可靠性得到改善,降低非必要的维修次数。优化设计的橡胶关节目前已在线运行近4年,各项性能表现良好。本优化设计可为其他径向变形较大的橡胶关节优化提供参考:径向预压量应与橡胶关节疲劳变形相当,避免橡胶受拉伸应力;针对径向位移较大的橡胶关节类产品,贴近式橡胶型面可以均衡橡胶表面应变,可有效缓解橡胶受载后出现褶皱现象,提升橡胶关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系统规划和优化。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梳理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挑战,提出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产业链发展路径优化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为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由大变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针对ZPW-2000A轨道电路高频损耗下暂态响应采用现有方法存在的计算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在复频域内轨道电路接收端轨面电压的求解方法。首先,基于传输线理论,建立轨道电路传输线模型;其次,利用该模型及节点导纳法,得到节点导纳时域方程并对其进行拉普拉斯变换,考虑高频损耗后将复频域方程变换解耦,求得轨道电路接收端轨面电压复频域解;最后,采用傅里叶变换及Q-D算法,得到轨面电压时域解。在对求解方法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高频损耗、频率、分路电阻、调谐区状态和道床电阻等因素对轨道电路暂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比,求解方法的误差在8%以内,且计算耗时短;考虑高频损耗的轨道电路接收端轨面电压小于未考虑高频损耗;轨面电压降随分路电阻的增大而减小,而随道床电阻的增大而增大。求解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分析高频损耗下ZPW-2000A轨道电路暂态响应,可为轨道电路的暂态响应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7.
电弧高温是机械绝缘节(简称“绝缘节”)烧损碳化导致其无法满足轨道电路绝缘要求的主要原因。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电磁场、热场、流场以及电弧物性参数的影响,在COMSOL软件中建立绝缘节电弧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仿真求解不同电弧作用次数、电弧电流以及电弧移动速度下的电弧温度分布,分析绝缘节碳化规律与钢轨温升规律。结果表明:在较低电弧电流下,随着电弧作用次数的增加,绝缘节温度升高、碳化程度加剧,钢轨表面温升则不明显,绝缘节在电弧作用1~2次时未出现碳化,作用3次时出现碳化且碳化率为15.2%,作用6次时碳化率升至69.4%,而钢轨表面温度在电弧作用6次时仅升高142.2 K;电弧电流越大,绝缘节发生碳化的程度也越高,钢轨表面温度也随之升高,绝缘节在电弧电流为40~60 A时未出现碳化,80 A时出现碳化且碳化率为33.5%,电弧电流大于等于120 A时碳化率升至100%,而钢轨表面温度在电弧电流由40 A增至180 A时升高440.8 K;电弧移动速度越快,电弧对绝缘节和钢轨的传热影响越小,越有利于降低绝缘节的碳化,电弧移动速度从10 m·s-1增至20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