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71篇
铁路运输   45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71.
研究目的:为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以太焦高速铁路某工段为背景,首先,试验测试该路段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确定其湿陷性指标和湿陷等级,分析其力学特性的变化特点;其次,设计该黄土地基的加固方案以及水泥土搅拌桩的试桩参数,抽芯检测试验桩体的成桩质量;再次,通过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并结合数值分析,研究不同试桩参数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最后,在地基加固试验段铺筑试验路基,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论:(1)3种水灰比试验桩的成桩质量良好,测得试验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 MPa、1.8 MPa和2.0 MPa,均大于1.0 MPa的工程设计要求,最终确定该工程施工所用水灰比为0.50;(2)现场试验所得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1~266 kPa,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所得其特征值分别为282.87 kPa和209 kPa;(3)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所得试验段路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21.17 mm、31.25 mm和26.14 mm,该复合地基强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软土地基...  相似文献   
272.
[目的]雷电电磁效应与耦合特性是直升机电子电气设备雷电防护设计的重要分析依据。[方法]依据SAE-ARP5412和SAE-ARP5416标准规定的试验波形与方法,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TLM)的CST线缆工作室中对典型雷击模式下直升机内外电磁环境和电缆耦合电平的影响因素以及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雷击电磁场的建立是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并随时间、空间、结构呈现复杂变化;雷电耦合机制是雷电流再分布的阻性耦合以及机体缝隙共振耦合的相互作用,并且其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电缆感应电平会受到飞机蒙皮电阻、雷电流波形参数以及电缆屏蔽层阻抗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所做研究揭示了雷电电磁耦合机理及电缆雷电电磁感应的相关影响规律,为航空器电缆敷设和雷电电磁环境防护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273.
为研究阻塞冰与吊舱推进装置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水动力性能变化规律、载荷分布特点和流场变化趋势,通过建立冰与吊舱推进装置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和理论计算方法,改变阻塞冰的状态和空间位置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来流方向,当阻塞系数相同时,冰块尾端与桨盘面的轴向距离越近,螺旋桨的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越大;当阻塞面积相同时,螺旋桨的旋向对螺旋桨的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的影响不大;在相同阻塞系数下,垂向距离分布对螺旋桨的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几乎没有影响。冰块阻塞物对螺旋桨的阻塞面积越大,螺旋桨前面的低压区域越大;随着阻塞面积减小,阻塞物对螺旋桨的影响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冰区吊舱推进器的总体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74.
远程喷气燃料补给系统(下称补给系统)主要用于在机场、公路、飞机跑道等条件下为飞机提供喷气燃料的接收、输转、储存、加注等;补给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整体自装卸车、托盘、储存输转模块、喷气燃料加注模块、过滤计量模块、管路附件模块、伪装防护模块等组成,展开组装后可以为飞机进行远程油料补给。基于此,围绕远程油料补给系统的组成、模块化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系统组装后的匹配性、水击压力等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75.
研究目的:TBM已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TBM卡机问题仍十分突出,施工中曾多次遭遇连续卡机、长期卡机、突水涌泥、设备报废、工法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困难,不但造成工期延误,还使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TBM卡机防控技术以及TBM卡机后的安全快速脱困技术十分必要。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 538 m,进口采用钻爆法施工,出口采用TBM法施工。TBM施工中,一般地质条件下掘进比较顺利,但遇到断层破碎带、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风化蚀变带、软岩挤压带等复杂地质条件时,仍发生了19次卡机事故,其中正洞8次、平导11次,严重影响TBM的正常掘进,特别是严重卡机时,常规的脱困方法难以奏效,需要研究安全有效的脱困技术,从而保证TBM的正常掘进。研究结论:(1)顶部导洞法是处理TBM卡机的一种有效脱困方法;(2)采用顶部导洞法处理TBM卡机时,导洞净空宽度宜为120 cm、净空高度宜为130 cm,管棚工作间宜在拱部120°范围内设置,管棚直径宜为76 mm,环向间距40 cm,仰角1°~3°,长度宜一次穿越隧道前方破碎带;(3)本研究成果可在类似隧道T...  相似文献   
276.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集料颗粒占体积主导并同时表现出明显时温依赖性的颗粒路面材料,从颗粒物质角度认识和理解沥青混合料,是接近和阐释沥青混合料物质属性和行为特性的根本基础。该文旨在基于非晶物质及其玻璃化转变、Jamming转变模型和颗粒物质理论,揭示沥青路面材料的颗粒物质属性。介绍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概念和内涵,阐释了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物质属性,综述了颗粒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凝练了颗粒路面材料的四大基本特征(几何特征、堆积特征、界面特征和流变特征),并讨论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可以尝试从非晶物质的角度研究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行为特性及其对整个系统发挥的作用;对非晶物质的研究宜从多尺度展开并能将不同尺度间关联起来。进一步研究中,还需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剖析沥青混合料Jamming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理解沥青混合料流变学行为;从颗粒和尺度的角度,阐释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堆积条件和高效堆积方法,揭示不同工况下沥青混合料Jamming的触变机制;研究不同温度、填充密度和受力模式等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流变过程,建立涵盖实际道路使用条件范围的沥青混合料Jamming相图。  相似文献   
277.
选取车辙试验、贯入剪切试验来研究SMA-13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紫外光辐射强度、紫外光老化循环次数和温度变化下高温性能的改变,以动稳定度、车辙深度和应力强度比这3个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抗剪切性能。研究发现:随着紫外光老化循环次数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及应力强度比逐渐减少,而车辙深度则逐渐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与紫外光辐射强度、温度呈反比,紫外光辐射越大、温度越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差;紫外光老化循环次数,比起紫外光防辐射强度及循环温度,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车辙深度和应力强度比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建议采用一定强度的紫外光辐射强度(150 W/m2),循环模拟混合料在其照射下高温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道路改造项目逐渐增多。以上海市某主干路改建工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为例,阐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道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思路,分析了此类项目的特征和痛难点。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BIM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构建了设计、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境、智慧工地等数据,提升了管理精细度,为企业级平台提升提供样板。同时,形成了项目竣工数字孪生资产,为运维阶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79.
[目的]旨在研究非线性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管道路径的布置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设计特点,建立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空间模型、约束条件和评价函数;基于管道节点数量,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新型定长编码方法,然后结合该编码方法建立方向引导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的缺点,结合辅助线性变化的学习因子,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自适应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将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协同进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求解分支管道布局问题的协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用于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优化。[结果]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的改进算法与标准算法相比收敛速度提高了40%~50%,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管道布局效果,还解决了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管道布置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0.
何磊  翟晓亮 《公路》2023,(2):103-107
进行常规组合桥面板钢箱提篮系杆拱桥的拱脚设计时通常不考虑纵坡,而是通过调整现浇混凝土板厚度来满足桥面纵坡要求。但当拱脚处桥梁纵坡较大时,则无法通过调整拱脚处现浇混凝土板厚度来满足桥梁纵坡需求。文章以既有项目钢箱提篮系杆拱桥拱脚设计为例,采用BIM三维正向设计方法,研究了考虑纵坡情况下拱脚空间异形构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以期为境内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