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结构改进前后的SCR催化转化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稳态流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改进前后两种不同结构的催化转化器内流动特性。模拟结果显示:结构因素对催化转化器的内流动特性有很大影响,通过结构改进,减小了压力损失,使其内部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2.
利用CRUISE对ZK6100H客车进行整车建模及仿真模拟,分析了该客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制动性能。将仿真实验数据与公告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正交优化方法对汽车的传动系统进行正交优化,应用极差分析原理确定兼顾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CRUISE软件建立TAZ5313 JQZQY25A汽车起重机整车模型,对其动力性、制动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整车模型的正确性.为改善该车的动力性能,采用不同的发动机、变速箱和主减速器对其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和匹配,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整车的动力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佳的动力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CRUISE软件建立TAZ5313 JQZQY25A汽车起重机整车模型,对其动力性、制动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整车模型的正确性。为改善该车的动力性能,采用不同的发动机、变速箱和主减速器对其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和匹配,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整车的动力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佳的动力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并验证了偏置变形壁障块模型、某轿车全宽碰撞模型的有效性,按照ECE R94.01法规建立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轿车进行40%偏置碰撞抗撞性仿真分析,确定该轿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改进方向。按照改进方向对轿车进行3个方面的抗撞性改进设计,通过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抗撞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软件建立EQ6110PF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对该客车实际运行中的4种典型工况(水平弯曲工况、极限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急转弯工况)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为了获得车身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对该客车车身进行了模态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该车身骨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轮转向技术和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四轮转向汽车后轮转角控制策略,即比例前馈加模糊反馈。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四轮转向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依据控制策略设计了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系统,由ADAMS与Matlab的数据接口实现了控制系统与整车动力学模型联合,对四轮转向汽车进行典型行驶工况的联合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后轮转角控制器能使车辆很好地跟随理想转向模型,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和模拟分析过程,通过CFD流场分析完成空气动力学套件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赛车车辆周围气流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规律,研究了空气动力学套件的性能;采用Optimumlap,对赛车实际行驶工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对于提高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催化转化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汽车排放控制装置,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某款汽油车催化转化器的三维内流动数学模型,对催化转化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稳态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催化转化器入口管角度及载体结构样式对其内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特性的影响,以指导催化转化器的结构设计.结果表明30.入口管和球形端面载体结构是较...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给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汽车产业现状及其对人才需求分析;其次,对当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凝练、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导师队伍的打造和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大大提高了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