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主桁双层桥面钢桁梁斜拉桥,具有世界同类型桥梁主跨、斜主桁倾斜角度、斜拉索破断力和拉压支座抗拉吨位四项之最。该桥采用临时栽桩法确保主墩基础施工时围堰安全渡洪;将重型冲击钻开孔和大扭矩旋转钻机清水钻孔相结合实现快速成桩;6m节段液压爬模和上横梁与上塔柱异步施工方法实现桥塔快速化施工;研制专用组装胎架和钻孔胎模等工装确保平行四边形杆件制造精度;架梁吊机直接架设桥塔区钢桁梁,采用多角度空间斜腹杆吊具、整体可移动施工脚手及横向抗风牛腿装置确保钢桁梁架设的安全及成桥线形流畅;采用新型冷铸填料配方研制出PESC7-475斜拉索;通过21m长的软牵引实现斜拉索塔端挂设张拉;引桥双层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逆作法施工;无中间支墩的整孔双层贝雷梁支架法施工32m跨公路连续梁。实践表明,该桥施工形成的一系列新技术成果,能有效解决施工难题、降低安全质量风险、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2.
天兴洲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钢吊箱围堰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钢吊箱围堰在工厂整体制造成型、整体下水并浮运至墩位进行定位,是现代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施工的发展方向,可以提高钢吊箱围堰的制造精度,减少在墩位处现场拼装的水上作业量。整体制造浮运的钢吊箱围堰集钻孔桩施工平台、钢护筒插打导向结构及承台施工挡水围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以大大缩短钻孔桩施工完毕后至开始承台施工的工序转换时间,缩短整个基础的施工时间。但围堰整体制造成型后结构庞大,对锚碇系统投设及围堰的精确定位标准等均有特殊的要求,并给围堰浮运拖带及定位等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以天兴洲长江大桥3号墩为例,介绍了大型钢吊箱围堰锚碇系统抛设及对拉预绞的施工方法,简述了双壁钢吊箱围堰浮运拖带方案的选择及围堰精确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连云港临海高等级公路工程现场地勘和沉降数据为基础,对基于沉降数据的反演分析法、孔压静力触探和室内试验所得固结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孔压静力触探和沉降曲线反演法所得固结系数处于同一数量级,而室内固结试验所得固结系数比反演法小1~2个数量级。从土样扰动、各向异性和固结模式方面分析,反演法和室内固结试验所得固结系数差异的产生原因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具有结构性,室内试验所得固结系数与应力水平和取样扰动程度密切相关;天然沉积软黏土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水平与竖向固结系数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沉降数据将二维固结简化为一维固结进行反演分析,会产生反演的固结系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路基边坡稳定性是公路工程界关注的热点。土工格栅能有效地提高路基边坡的稳定,但目前对其合理铺设的位置还较模糊。为此根据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分析土工格栅的铺设位置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出公路工程中土工格栅的合理铺设位置。  相似文献   
15.
国内的钢铁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脱硫灰,但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将脱硫灰代替石灰应用到路基土改性中,对2%、4%、6%和8%掺量的脱硫灰改性土进行了室内试验,包括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和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等;并将脱硫灰应用于现场填筑中,与石灰改性路段对比,从压实度测试、轻型动力触探、落锤弯沉与回弹模量的角度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体的塑限会随着脱硫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液限和塑性指数反而随之降低。当脱硫灰含量达到8%时,路基改性土的CBR值最大,约为135%。现场填筑路段中,脱硫灰改性土路段的压实度、弯沉值和回弹模量皆满足设计要求,轻型动力触探的测试结果略低于石灰改性路段,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脱硫灰路基的表现与石灰改性路基的表现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6.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AC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不同铺设位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土工格栅加筋路堤铺设于底部效果最优,理论验证表明该模拟结果具备合理性。格栅材料、路堤材料、填土高度、过渡段模量比和格栅铺设范围是加筋土路堤的五个影响因素,对改善坡降差的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工程搅拌桩设计最大桩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工程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主要基于桩土变形协调的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实践中对在什么桩距下搅拌桩地基能满足复合地基理论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此,采用平面有限元计算路堤荷载作用下搅拌桩地基桩距与桩土变形之间的关系,并以连云港海相软土典型地层为例,分析得到了搅拌桩设计的最大桩距。  相似文献   
18.
淤泥吹填处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疏浚航道和扩建泊位,需要挖掘大量的海底淤泥,将疏浚淤泥用来吹填造陆是一举两得。本文从淤泥吹填方法及其处理、吹填土的沉积固结理论、固结实验、计算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希望随着测试技术和研究方法与理论的不断改进,寻找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解决吹填固结速度慢,施工周期长的矛盾,又能解决砂资源不足的吹填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水泥稳定碱渣改性土在季冻区应用可行性,研究了位于毛细水浸润线上、下层位水泥稳定碱渣改性土抵抗冻融循环的性能。设置干侧、湿侧2种不同的冻融循环条件,分别进行0~8次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水泥稳定碱渣改性土体积、质量和表观现象在冻融循环试验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其抗压强度和含水率的演变,并结合SEM电镜结果分析其冻融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干侧冻融试样体积表现为“冻缩融胀”,整体体积变化小;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体质量变化小;强度逐渐下降,8次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为81.6%;水分向试样内部迁移,中心处含水率升高0.72%;表观劣化较弱。湿侧冻融试样体积表现为“冻胀融缩”,8次循环后膨胀5.45%;质量总体损失较大,8次循环后损失2.87%;试样强度逐渐下降并趋向稳定,抗压强度损失率最终保持在65%;水分向试样外侧迁移,中心处含水率下降2.57%;表观裂隙和剥落情况明显。湿侧冻融试样劣化程度大于干侧试样。水泥稳定碱渣改性土较好的抗冻融性能来源于其较强的密实特性,黏土填充碱渣的空间骨架,水泥水化物进一步加强土体颗粒的联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试样中水分迁移和固/液两相往复转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在真空预压过程中淤堵导致的加固效果受限问题,为探究排水板周土体淤堵机制,将胶体化学知识引入研究中,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微观试验、胶体测定试验等,探究了在人工吹填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中,胶体存在及移动对淤堵形成的作用机制。室内模型试验发现0~4 cm的土体含水率降低幅度最大,强度增长最高,土壤颗粒移动富集在排水板附近,表现出"土柱"现象;对比烘干前后的尾水性质,开展不同时期尾水的丁达尔试验,结合压汞试验,发现真空预压尾水存在胶体颗粒,这可能是吹填土真空预压发生淤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