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周韬  邵敏华 《中南公路工程》2011,(5):122-124,127
从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所要实现的功能目标人手详细分析了与轨道交通平行的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调整方法。指出平行线路调整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出行需求和通道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情况,道路运行状况及公交服务质量以及换乘枢纽的位置。平行线路的具体调整方法包括:合并,取消,新增,改道等。同时,以上海市公交线路为例,给出了每种影响因素下的具体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将路段和交叉口综合考虑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新概念--等效通行能力,并简单说明了其概念和调查方法.结合上海市多条城市道路的调查数据,就等效通行能力分析中交通流模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得到选用Underwood模型较优的结果,并在理论上给出了相关道路的等效通行能力和自由流车速.  相似文献   
13.
道路拥挤收费问题涉及交通工程、运输经济、决策博弈等多个研究领域,是广受关注的综合性课题。在弹性需求的多类型用户双层规划次优收费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不同OD下社会净效益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确定拥挤收费实施的OD区间范围和最优点的方法,为找到拥挤收费的合理实施时机提供了理论分析手段。结合上海市中心区道路状况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采用SHELL、AI等设计方法对国外提出的沥青层底拉应变与土基顶面压应变标准进行了验证,根据国外典型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进行应变指标计算与统计分析,并基于中国路面设计参数对长寿命路面设计指标进行修正。经过统计分析,验证了国外提出的2个长寿命路面设计指标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沥青层底拉应变不大于120×10-6,土基顶面压应变不大于280×10-6,并对已有试验路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路的沥青层底拉应变均小于120×10-6,土基顶面压应变均小于280×10-6,这表明试验路段满足长寿命路面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考虑公共交通乘客出行的舒适性因素,将车内拥挤程度作为衡量乘客舒适性的指标.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和常规公交乘客两个样本,通过嵌入式SP与RP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析得出车内拥挤程度分级阈值;通过标准Logit模型,分析得出不同车内拥挤程度下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建立车内拥挤程度与时间价值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左进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流特征,对于城市交通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对比了左进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流基本图,分析了两者在通行能力、临界占有率、自由流车速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车速标准差作为指标分析两者的车速离散性,对比了车道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左进快速路合流区的通行能力、临界占有率分别为5 250 veh/h,0.18,明显低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的值6 210 veh/h,0.27;在不同占有率下,左进快速路合流区车速离散程度高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当占有率达到0.18时,车速标准差值增大至11.47,即行车安全性显著降低;在车道利用情况上,左进快速路合流区中间车道利用率的增加,使匝道车流汇入难度加大.对左进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管控应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有所区分,合理设置交通控制参数,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水平的评价系统进行了探讨研究,以迅速、方便、舒适、协调为评价目标,构建了换乘水平评价系统。并对各目标层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取值方法。最后,结合上海轨道2号线西段和周边常规公交的实际调查,对换乘水平评价系统进行方式演算。  相似文献   
19.
级配碎石的级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峻  邵敏华  黄晓明 《公路》2005,(12):140-145
级配碎石层材料的强度较低。主要来源于碎石颗粒本身的强度以及碎石颗粒之间的嵌挤力。为了得到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材料,采用反映材料强度的指标CBR值。对级配碎石的级配以及试件的成型方式这两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沥青胶浆微观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显智  谭忆秋  邵敏华  孙立军 《公路》2003,(12):105-109
对沥青胶浆的微观界面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同矿粉、粉油比、矿粉的不同指标和性状对沥青胶浆的微观界面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沥青胶浆微观界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