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8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基于视频序列的行人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背景提取、背景更新、移动目标检测。然后利用移动行人在相邻两帧图像上位置和面积的变化特点,建立匹配矩阵,完成移动目标的匹配,实现多目标跟踪;最后利用实测的视频数据检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清楚地绘出行人的移动轨迹,分析了跟踪轨迹中噪声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建设和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海量的数据,利用时空分析功能提高对公路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我国高速公路和国道上交通量观测点的信息、道路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建立基于观测点信息的公路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实现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利于公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73.
人、车辆、道路环境、天气和交通量等因素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以济青高速公路为例,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4.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布式并行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交通分配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是求解动态交通分配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布式并行算法,以求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能够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调度和运营方面得到应用。并且,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本文给出了该算法的实现框架和流程。提出的模型可以作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核心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5.
本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在借鉴既有定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并在对具体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个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本方法考虑道路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实时配时方案调整适应交通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更能适应交叉口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对减少车辆延误具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6.
基于实时数据的路网行程时间可靠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是衡量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本文分析和处理道路实时交通数据.统计其行程时间的分布,并拟合行程时间的分布曲线。以此为基础,构建行程时间可靠度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本文研究得出:路段的行程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出行者要求可靠度越高,需要预估的行程时间就越大;即使出行者期望的可靠度相等,对应不同的出发时刻预估行程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7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指导公路规划和设计纲领性文件.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标准,包括标准制定的理念,行车速度、道路分级、平面曲线、横断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平纵线形组合等,结合我国目前公路交通安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修改理念和建议.部分建议或观点已经在2003年修订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BB01-2003)中得到了相应体现.  相似文献   
78.
视距是公路线形设计的宏观体现,与驾驶员操作行为密切相关。为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忻阜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在介绍国内外视距分类及常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公路线形的空间特性,引入了基于三维动态视距的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视距角度对忻阜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9.
为分析家庭小汽车拥有行为,同时考虑居住地和工作地建成环境的影响,构建梯度提升迭代决策树(GBDT)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地、工作地建成环境属性对小汽车拥有行为的影响程度,并基于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类影响因素中,社会经济属性对小汽车拥有行为的影响最大(58.95%);职住地建成环境属性均对家庭小汽车拥有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且居住地建成环境影响(23.77%)高于工作地建成环境(17.28%);职住地建成环境属性中,除居住地交叉口密度,工作地到中央商务区(CBD)距离及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外,其他建成环境属性对小汽车拥有行为的影响均大于5%.因此,有必要同时优化职住地的建成环境来抑制小汽车拥有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0.
已有的交通流参数模型无论是基本图还是三相交通流理论都是基于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进行研究,由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具有不可忽视的差异,以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建立的交通流参数模型难以符合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根据实测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城市快速路速度—占有率模型、交通流率—占有率模型和速度—交通流率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并以F和T检验对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最后,在建立交通流参数模型、明确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进行了划分.本文建立的交通流参数模型,对交通流短时预测和交通流状态判别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