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15篇
综合类   86篇
水路运输   113篇
铁路运输   87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治理改善道路黑点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与损失后果,科学合理的黑点鉴别则是整个治理环节中的关键一步。首先从鉴别方法、资料数据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黑.最鉴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改进黑点鉴别管理的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2.
UML广泛应用于软件建模,然而UML是半形式化的,这使得很难对其进行严格的语义分析和正确性验证。状态图作为UML动态描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Petri网作为一种图形化建模工具,具有严格的形式化语法语义,而且有很多成熟的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了将UML状态图映射为Petri网模型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映射后的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一系列正确性。  相似文献   
63.
模态行驶工况是公交车运行和排放的基础研究之一.从线路代表性和覆盖面角度出发,统计市区和市郊线路强度并排序,确定测试公交线路.采用GPS设备对测试线路公交车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试验,提出以线路强度比为基础的线路耦合方法,以西安市为例建立样本数据库.基于参考模型设置优化变量,通过分析样本特征值确定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优化理论优化模型关键数据点参数,建立西安市区和市郊公交线路模态行驶工况.经工况验证可知,市区和市郊模态工况与验证样本的特征值误差分别为8.54% 和2.77%,比功率分布误差分别为0.37% 和0.78%.结果表明,建立的模态工况在数理分析和比功率分布2个维度均能更准确地反映西安市公交车实际运行状态和排放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64.
交通预测基础分析是交通预测的基础,其提供的信息在预测方法、模型变量选择以及预测评价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意义。本文结合交通预测步骤,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交通预测基础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预测基础分析提供的信息来指导交通预测。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了资阳机车厂为广州地铁2号线设计的调机用液力传动装置。并根据现场运用情况,提出了该液力传动机车实现恒低速控制中的几种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6.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近代修建大跨度吊桥和斜拉桥日益增多,在设计这些桥梁时,风振效是至关重要的,而经典的分析方法十分繁冗复杂。该文在能量守恒的原则上提出了求算结构弯曲和扭转自振频率的简化分析方法,这种近方法给的算和小型计算器计算提供了可能性。文中列举了一座吊桥和两座斜拉桥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微机控制的接触电阻自动检测仪。章主要阐述了该自动检测系统在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该检测仪经现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采用二次生长成膜的方法,在合成液的配比为46Na2O∶12.8SiO2∶1Al2O3∶4 500 H2O的稀溶液中,在大孔α-Al2O3陶瓷管载体外表面,合成出致密的FAU型沸石膜,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气体渗透性能等手段对沸石膜进行了表征.用热浸渍法将与载体孔径尺寸相近的晶种引入载体表面,晶种嵌入了载体表面的孔口和次孔口,且均匀地分布在膜管表面,明显改善了载体的表面性质,促进了膜的生长.所制备的膜表面晶粒相互交织生长完好,致密,连续,规整,无裂缺,沸石膜厚约6~7 μm.H2的渗透率为1.46×10-6 mol/(m2·s·Pa),H2/SF6的理想分离因子为9.67,高于其努森扩散值8.54.对稀溶液中沸石膜的形成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