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218篇
综合类   126篇
水路运输   149篇
铁路运输   149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41.
针对转辙机故障监测数据的非均衡小样本的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数据增强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故障诊断为目标改进ACGAN网络,利用生成器扩充样本分布空间及判别器的辅助分类器学习故障曲线的特征分布模式,以少量样本训练模型实现对常见故障的精确诊断。鉴于转辙机动作电流数据长度不一致,采用自适应压缩实现数据对齐,避免了以往硬填充或硬截断对齐方式对模式特征的破坏,进一步增强了故障诊断性能。最后采用成都地铁四号线的转辙机实际数据进行测试验证并与相关方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转辙机非均衡小样本的数据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故障诊断AUC指数为0.999,诊断准确率高且实时性好,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2.
为了提高铁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的工作质量,实现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数据的集成化管理,解决遥感解译工作中基于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困难的问题,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对铁路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法和应用进行研究。针对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数据的内容、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将数据库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数据和解译成果数据;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内容和入库标准,提出不同解译内容和精度要求需要的遥感数据,以及其采集与处理原则;最后提出解译成果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明确数据制作标准,并提供了几种地质现象的数据库设计参照表,基于上述论述形成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方法。以某山区铁路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详述某滑坡解译成果数据的制作原则和过程,利用GIS系统的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滑坡的几何与属性关系。研究成果可实现对地质遥感解译全过程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应用,为同类型铁路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3.
某特大桥左岸支沟侧为顺层边坡,其稳定性是大桥建设的基础。采用地质调绘、钻探、硐探、钻孔全景摄像等手段查清边坡地质特征,通过工程地质和赤平投影分析初步判定边坡破坏形式,利用FLAC、UDEC、3DEC软件模拟分析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边坡、危岩体及堆积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斜坡、三级斜坡分为基岩裸露区和深厚堆积体区2个区段,潜在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破坏及楔形滑动破坏;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强降雨+地震工况下,高为15,20 m的楔形体可能沿坡面及陡崖方向发生滑动破坏,二级斜坡顶部危岩体可能发生失稳、底部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基础埋置于稳定的完整岩体一定深度,强化桥基岩体和锚碇围岩的加固处理,并加强抗震和边坡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644.
航空应急救援已成为中国通航领域的一个新兴热点,了解民众对航空应急救援的认知与期待对政府决策、市场规划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严格采用分层多阶段非概率抽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取样,调查公众对航空应急救援的看法。分析表明公众对航空应急救援的了解程度较低,感知相关度不高,使用意愿较弱,但总体评价和情感比较正面;且公众的社会公平感及政府信任感会显著正向影响其对航空应急救援的认知。因此,首先应加快构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其次应加强航空应急救援的商业化运作,以政府扶持、保险补充等方式完善行业运营;另外,应深化社会公平,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与宣传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45.
为了实现港口数字化升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流场数据的虚拟港口建模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模型从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数据中重建了港口几何特征,获取高精度三维模型;引入了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边折叠算法简化模型,以避免数据量过大致使渲染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欧拉法数值计算过程中的高耗时环节,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学习流场演化特征,加速投影项计算得到实时变化的流场数据,通过流场数据驱动水流动态渲染,结合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表现水流与船舶、陆地的交互动态,在保证渲染实时性的同时,提高渲染真实感。研究结果表明:重建的港口三维重建模型顶点数量可达3 320 937个,重建的网格模型在Meshlab中渲染频率为78.7 Hz;经过模型简化降低90.0%的模型顶点数量后,模型顶点数量缩减为332 836个,渲染频率提升至108.7 Hz,模型简化后几何误差小于2.0%;在256×256的流场网格下,采用神经网络加速的网格流体计算方法所得水流速度场平均更新间隔约为17 ms,平均仿真精度为88.6%;通过开源图像引擎驱动流场数据和港口三维模型,平均渲染频率可达50.5 Hz。可见,该方法可有效解决高精度实时渲染中的关键问题,以达到仿真精度与渲染效率间的动态平衡,在精度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精度的虚拟港口建模与实时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646.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满足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需求,解决统一协同设计环境和规范化资料管理手段缺乏、流程流转效率和真实性低、项目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三维成果可视化分析不易、知识数据资产无法沉淀的问题,对协同设计平台进行研究并完成相关研发。确定了协同设计平台框架,结合层次化索引、增量存储技术、流程数字化构建、数据采集技术、基于WebGL引擎的数字孪生场景构建五项关键技术。根据铁路项目协同设计需求,研发了协同设计平台,包含系统管理、项目管理、数字孪生场景、计划管理、校审管理、互提管理、分发管理、共享资源、工作空间九个功能模块。介绍了平台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在统一协同设计环境、资料集中管理、线上流程管理、信息化进度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数字孪生场景可视化分析、知识沉淀等七个方面取得的应用成效,提出目前在数据应用效率、管理数字化责任分配认定、用户需求处理上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研究建议。经研究,协同设计平台能满足铁路工程数字化协同设计需求,在项目应用中可以极大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有效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647.
路基工程在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其数量直接影响到铁路建设的投资,因此精确计算路基工程数量非常关键。传统二维设计计算工程数量是根据实测横断面采用平均距离断面法,未有效地根据地形变化对数量进行实时交互计算,导致数量与现场实测值有一定差别,尤其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区差别更为显著。基于数字化技术及多专业协同技术形成的三维设计模型,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查看、构件单元快速识别、构件与地形面数据化交互,从而使设计精度更高,提取的数量相对更精确。以某高速铁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铁路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方法在铁路正向设计中的应用,将传统二维设计算量与断面法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三维信息提取法算量、网格划分法计算土石方数量做了详细对比并得出具体指标值。通过对比分析,总结铁路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的优劣。与传统二维设计算量相比,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三维信息提取算量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强的交互性,可以在铁路正向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构件、土石方分别采用信息提取法、网格划分法的一整套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算量方法,大大提高工程算量精度,计算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48.
针对乘用车车内异响识别研究过程中数据集少且人工诊断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高识别准确率的数据扩充方法,并采取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编码器栈并行的工作机制获得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当将提取的扩充数据的梅尔倒谱系数特征用作并行网络的输入时,所提出的数据扩充方法可有效提高分类性能,且拟议模型在测试集上可以实现高达98.31%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49.
针对轮箍在运用过程中的疲劳失效问题,结合弹性车轮结构特点和承载原理,对轮箍的承载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轮箍的承载强度和弹性车轮运用安全性。为了精确分析弹性车轮轮箍在弹性支撑下的应力特性,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考虑橡胶块弹性离散支撑的轮箍承载特性参数化计算模型,对不同车轮刚度、轮箍厚度和车轮直径等结构参数下的轮箍应力状态分布、动态变形量、应力幅值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车轮运行过程中,轮箍内表面和外表面应力分布均呈“W”形变化趋势,其中内表面以拉应力为主,外表面以压应力为主;随着轮箍厚度、车轮刚度的增大,轮箍承载性能和安全性得到改善;但随着车轮直径的增大,轮箍的承载强度呈降低趋势,因此对于直径较大的弹性车轮应当适当增大车轮刚度及轮箍厚度,以确保轮箍的安全性能。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弹性车轮结构及性能优化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为提高弹性车轮的运用安全可靠性提供了极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0.
为满足海洋平台的需求,对多用途船甲板加装固定橇块单元。从安装位置、甲板强度计算、稳性要求、电力负荷要求及防爆要求等方面对加装方案进行全面考虑。该方案不仅可缩短货物的灌装时间,而且可提高船舶的周转率,进一步提升船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