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17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土工网格)由于优越的抗拉特性,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是对其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温度、荷载作用大小、长短等)的基本力学性质,国内研究的还很不全面,因此难以确定土工加筋材料的设计强度和设计颈度(模量)。本文分析了影响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力学性质的几个因素 ,希望能够引起有关生产厂家和工程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土工网格等)在今后道路工程中更合理、有效地应用,发挥其独特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2.
63.
我国公路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长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但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式十分严峻,特别是一些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和险要路段等五种类型的路段是事故的高发路段.本文对公路急弯路段的判断标准和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江苏省1处急弯路段进行了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64.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考虑了复合地基中各种材料的非线形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高填土路堤这类柔性基础下桩土类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同桩土间相对刚度、荷载水平及桩体桩长等因素的关系,同时通过改变基础刚度值,分析在不同的基础刚度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的变化,找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存在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65.
为了评价路堑与环境的协调性,构建了路堑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视觉环境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交通环境协调构成了准则层,线形等8项内容构成子准则层,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程度等22个指标构成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路堑协调性评价的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  相似文献   
66.
苏东兰  郭忠印 《公路》2021,(3):220-226
基于灾后路段可通行性、救援时效性及安全性的分析,提出了灾后最优应急救援通道定义。结合历史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时间与存活率统计资料,提出了时效性与安全性的最优应急救援通道评价原则,建立了包括路径行驶时间与行车风险的最优应急救援通道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0~1变化后,构建了应急救援通道的目标函数。按照灾后道路破坏导致的路网交通功能受损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常运营状态及破坏状态,其中针对路网正常运营的状态提出了行程时间最短、行车安全性最高的最优救援通道搜索算法;对交通中断的路网破坏状态,构建了基于路段破坏位置、抢通耗时、抢险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的最优救援通道修复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路段抗灾能力、路网冗余度、优化抢险保通技术力量及机械设备储备,是提高灾后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7.
在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时,对经过破碎和固定处理后的旧路面的工作机理的分析是加铺层结构设计的重点,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通过不同设计方案,在不同的旧路面当量模量时的结构分析,可对旧路面的工作机理进行初步判断,从而使加铺层结构设计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68.
69.
考虑驾驶员在作业区上游过渡车道上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可汇入相邻车道的临界间隙的变化情况,减少作业区警告区末端由于汇入产生的冲突,提出设置汇入提示标志。利用M3分布模型与间隙接受理论,通过微分方法得到次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利用该概率模型,得到了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汇入提示标志设置距离,同时对影响汇入概率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自由流比例及车速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交通流量增大而增大;而当车速与交通流量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自由流比例增大而减小;当自由流比例与交通流量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因此应结合作业区的限速值进行汇入提示标志的设置。  相似文献   
70.
覆冰条件下路面行车性能下降极易诱发交通安全问题,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胎面-路面接触界面的摩擦性能的改变。该文根据路表构造深度特征,理论分析薄层冰路面、厚层冰路面条件下摆值的适用性,并于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室内模拟试验,利用维萨拉遥感道面状态传感器、摆式仪采集不同覆冰路面结构的冰层厚度、冰层表面温度及摆值,分析覆冰路面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薄层冰路面摩擦系数与冰层厚度、厚层冰路面摩擦系数与冰层表面温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薄层冰路面摆值与冰层厚度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对于厚层冰路面,其摆值与冰层表面温度亦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