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268篇
综合类   92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109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李金学 《汽车电器》2004,(4):27-28,31
介绍奥迪100型轿车车速里程表的组成与原理,分析里程表故障的诊断方法与检修实例。  相似文献   
64.
铁路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资、设备和器材。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招标采购,能够较好地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数量,避免建设成本失控的状况。针对设备招标的特点,在评标中采用线性规划法颇为有效。1设备招标的特点建设单位在进行设备招标时,力求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优的设备。特别是对于一些消耗性器材,设备制造厂家的报价方案种类繁多,要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势必要分析清楚各个方案可能会给建设单位带来的利弊。根据以往的招标实践,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对于分析有关问题至关重要:①要对工程施工中器材的消耗量有一个较准确…  相似文献   
65.
66.
城市经济及机动化的发展导致我国大中城市道路交通出现了较严重的拥挤现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利用客运专线于城际交通的可能性。论文以厦深铁路为例,从客流需求、客运专线设施对城际交通特点的适应性、相关工程技术改造要求以及交通运行效果四方面系统分析了惠深铁路开展城际客运服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惠深铁路兼顾城际客运功能,不仅可大幅提高厦深铁路的财务收支状况,使综合财务内部收益率达到6.5%;同时还可大幅度提高深惠间城际客运的服务水平,扩展深圳市的发展空间,加速惠州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进程。  相似文献   
67.
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与工况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钢轨的承载能力以及工况参数对它的影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讨论摩擦系数、轴重对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的影响,横移量与摇头角的影响将不作详细讨论。研究得到,横移量是影响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的最关键的工况参数,轴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次之是摩擦系数,影响最小的是摇头角。  相似文献   
68.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金学松  沈志云 《铁道学报》2001,23(2):92-108
由于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而且有些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不仅使铁路运营成本增大,而且直接危害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详细综述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在近10年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各种因素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以及轮轨新材料研究进展。涉及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100多篇重要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汽车通过轮胎与路面接触,轮胎的情况对汽车的操纵与安全性能有着极大的关系。但一般用户对轮胎往往了解不够,有不少观念似是而非,这会使行车安全造成潜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70.
礼文 《汽车情报》2006,(10):8-12
在今天的中国车市,新车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促,国际上按6-8年市场周期设计、制造汽车的通行规则,在中国市场已根本行不通,那么,这种独特的“中国车市周期”短命论是如何产生的呢?对这一耐人寻味的现象,国内汽车界尚未来得及进行深度研究,本文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引起整个产业界对这一现象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