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机车司机失衡性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机车司机工作过程中的身体状态、疲劳程度提出了测试方法与评价模式。在作业前、作业2h、作业3h、作业4h后4种状态下对其失衡性进行实时监测。受试者50人,在座姿操纵整个过程中,当出现过度疲劳时,监测系统可及时提示。结果表明:失衡者在连续作业3h后与作业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2.
本文重点探讨城市居住区交通稳静化措施,对4个机、非机混行居住区217人按拥有机动车和非拥有机动车划分两组进行交通稳静化措施调查,并进行稳静化措施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被调查人群对减速带、减速垫、路中间隔离岛、波纹型道路、路段宽度缩减五项稳静化措施意见倾向性不同;稳静化措施对机动车有明显降速作用,对自行车车流亦起减速作用,使人行系统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3.
列车提速中 ,对乘务员视觉系统动态感知能力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对 1 58名乘务员的动态视觉感知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静视力相同者 ,动视力差异较大 ,静视力不能全面反映乘务员动态视觉感知能力。动视力、静视力均是乘务员行车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并提出了乘务员动态视觉能力的安全阈值大于 0 .5。并研制出测试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24.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机理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及经济规模扩大,居民出行强度和结构发生变化。交通需求的相对无限性和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合理的线网规模不仅是长度,而且是线路运营里程、输送能力、区域范围的需求辐射效应及多元化公交的有效整合。本研究着眼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相关特性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需求的梯度效应、弹性效应、平衡效应和综合效应机理;通过城市经济承受力、环境资源容量等外部约束条件的综合筛选,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优选规模方案;分析了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梯度效应、弹性效应、平衡效应和综合效应规模初步匡算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分析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5.
数字化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按逻辑模式分为行车安全决策模块、行车安全管理模块及行车安全监测模块。行车安全决策模块包括行车安全信息系统、行车安全分析系统及安全决策支持专家系统。行车安全管理模块,从横向上划分为运管部分、机务部分、工务部分、电务部分和车辆部分;从纵向上分为站段、路局、铁道部。行车安全信息监测控制模块分为数据采集单元、数据接收单元、数据处理/输出单元。行车安全保障体系采集的信息包括:运输设备信息、行车调度管理信息、工作人员安全信息、铁路沿线环境安全信息。信息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层、初级处理层、隐患分析层、决策支持层、全局分析层。结合现行铁路管理体制,构建基于站段、路局、铁道部的三级救援保障运作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26.
城市交通稳静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本文就交通稳静化理念、交通稳静化设施及交通稳静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公共交通和稳静化交通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发展趋势,通过单一技术到多元化设计的交通稳静化整合来降低车速、车流及环境等影响,以首先满足城市交通功能和服务性要求,进而追求可居住性、环保性及和谐性的城市交通,最后建立功能化、景观化、人性化的现代交通理念。  相似文献   
27.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的主要模型,针对诸多道路交通网络不可靠性因素,探讨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评价体系,寻求路网结构合理化和交通运营优化,从动态时变性研究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可靠性的时间冗余性、空间冗余性以及时间经济性和空间经济性.在分析全网可靠性的基础上,讨论公交网络可靠性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依据换乘站点的规模与客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将市域铁路与城市地铁共站换乘方式分为单点、两点和多点三种类型.重点对各共站换乘方式的方向梯度、时间梯度、可达性梯度、费用梯度等进行抽象分析,构建共站节点需求双对数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并引用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9.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调整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公交票价政策,引导大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成都市为背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不同出行者、不同票制、不同票价、不同换乘费用进行意愿调查,得到最大满意度票价;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供求曲线分析,提出以最适票价满意度作为供求平衡点;通过票价意愿曲线,进行客流、票价间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出行者票价梯度变化规律. 本研究可为公交分担率提升,合理票制票价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列车提速中,对乘务员视觉系统动态感知能力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对158名乘务员的动态视觉感知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静视力相同者,动视力差异较大,静视力不能全面反映乘务员动态视觉感知能力。动视力、静视力均是乘务员行车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并提出了乘务员动态视觉能力的安全阈值大于0.5,并研制出测试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