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68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激烈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中,西日本铁路公司最近首次为地方铁路城市间运输开发了キハ126系列普通客运内燃动车组。此种动车组为双节动车(Mc1+Mc2)编组,总载客量为262人。动车组轨距为1067mm,最高速度为100km/h。每辆动车装用1台SA6D140-H-1型柴油机(331kW、2100r/min)和1台DW21型液力传动装置(液力变速1档、直结4档)。  相似文献   
2.
3.
以某型号地铁车辆不锈钢车体侧墙内板为例,利用Autoform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润滑方式、拉延筋、压边力和模具间隙等对不锈钢侧墙内板拉延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氟乙烯薄膜作为润滑介质垫在不锈钢板与凸凹模、压料板之间,能够显著改善侧墙内板的成形性,改善拉裂缺陷。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匹配参数的优化组合,可进一步对拉延不足和拉裂缺陷协调控制。优化组合的参数设置为:拉延筋系数0.35、压边力300 kN和单边模具间隙1.20 mm。基于该模拟优化参数进行了模具设计和成形试验,得到了合格的试验件,验证了模拟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边坡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路边坡防护的抗冲刷能力是评价和选择防护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为数不多。为了定量比较目前几种常用路堤边坡防护型式抗冲刷能力,课题组设计了人工降雨装置,对连徐高速公路邳州段防护工程与美化设计试验段的防护型式实施野外人工降雨模拟冲刷试验,通过试验观测,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和结论,可供今后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合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体系.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桥梁应对恐怖威胁的安全措施,讨论恐怖爆炸对桥梁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结构改进与设计方针。同时,还讨论基于结构性能的防恐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以期将重要桥梁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结合张家口市下广公铁立交桥工程实例,阐述铁路无梁板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技术设计特点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方式,连续刚构桥具有跨越能力大、与同跨度的连续梁和简支梁比较其梁高最低的优点,该工程的顺利建成通车,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边坡综合防护与美化设计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首先对目前高速公路防护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结合江苏省连徐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进行高速公路防护工程与美化的综合设计的研究,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试验路实际情况,共设计了5种防护型式,并通过连徐高速公路邳州试验段施工总结与试验段观测,得到一些有益的数据和结论,可供今后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与美化合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和应力比临界值法都是目前常用的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方法,文章结合南方某隧道工程实例,比对两种预测方法的分析结果,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论是从2种方法计算难易程度上,还是计算验证结果上来看,应力比临界值法都体现出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