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8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深孔加工是机械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由于其切削散热慢、排屑困难和轴线偏移等难题,已成为机械加工中的重要问题。文中分析了枪钻外排屑加工、内排屑加工、喷吸钻加工、单管喷吸钻加工、单管喷吸钻内排屑加工等现有加工系统的优缺点,以多深孔不锈钢轮体加工为例设计加工工艺,并结合实际加工过程分析了深孔加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
无动力热棒冷却冻土路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热棒工作原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依托青藏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实施大规模热棒试验工程。介绍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热棒试验情况,通过现场设置观测装置观测地温变化,分析研究热棒的工作状态、冷却路基效果及对冻土热稳定性的影响。1年观测结果表明,进入大气负温期后,热棒开始工作,路基及基底土体冷储量显著增加,且总增加量随冻结期增长;热棒影响范围内,距离热棒越远,冷量增长期越滞后且增幅越小,符合一般规律;路基工程中使用热棒保护冻土和改善路基热稳定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在考虑剪力滞效应对箱梁变形影响的基础上,建立薄壁箱形梁的变形微分方程,并给出均布荷载、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初数解及跨中最大变形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4.
保温护道对冻土路基地温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青藏公路昆仑山段实际地温观测数据与工程地质特点,建立了路基温度场模拟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及其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保温护道对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青藏公路保温护道段工程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保温护道对路基地温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修筑保温护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青藏公路在以往修筑过程中就地取土所破坏的路基两侧冻土环境,对防止融化盘的扩大,减少与减缓路基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相对于未遭破坏的天然地袁而言,保温护道表面条件不利于冻土生存,冻土退化趋势有所加强。从路基热稳定性的角度,设置保温护道虽能有限度地缩小融化盘,其同时增大融化深度并提高年平均地温。人为上限、年平均地温及融化盘等路基温度场特征要素对设置保温护道反应不敏感,因此工程中不应将保温护道作为提高路基热稳定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5.
保温材料在青藏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凯  章金钊  陈建兵 《公路》2004,(8):163-166
青藏公路格拉段主要的地质问题是多年冻土问题 ,多年冻土的融化是引起路基失稳和下沉等破坏的主要原因 ,而多年冻土的融化主要是由于沥青吸热及其他人为活动造成的。针对青藏公路整治改建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保温材料 ,阐述了保温处理措施保护多年冻土的原理 ,总结了铺设保温材料的施工工艺。最后在对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对多年冻土区铺设保温材料 EPS板、XPS板后的保温性能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6.
为了给青藏高速桥梁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桥梁运营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起点为格尔木,终点为拉萨,全程共1183公里。从桥型选择、方案设计、病害情况等方面,对冻土区现有桥梁开展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调研发现桥梁下部墩柱开裂、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等典型病害。结合青藏高速公路桥梁设计实际情况,分别对冻土桩基设计方法、构造;上部结构选型、路桥过渡段处置方案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工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7.
热棒路基降温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青藏公路冻土路基病害整治热棒试验工程,建立热棒路基的等效传热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青藏公路环境条件下热棒的工作周期、工作状态与作用半径,并通过对试验工程2a观测数据分析,对比研究热棒在冻土路基中的降温效应。研究发现,热棒在约为5个月的工作周期内并非连续工作而呈波动式,实际工作时间为工作周期的2/3;热棒路基冬季降温效果明显,有利于路基土体冷储量增加,提高路基热稳定性;热棒在路基中的降温强度,水平方向随距离增大而衰减,有效作用半径为2.25m,深度方向在热棒蒸发段最大,降低上限附近季节融化层冻土热融敏感性。结果表明,青藏公路热棒试验工程中其间距采用4.0m是合理的,路基双侧设置热棒优于单侧,热棒向路基中心斜置更好。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剪力滞效应对空间管桁架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翼板应力的影响,对桁架组合梁模型进行反位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ABAQUS有限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管桁架组合连续梁的墩支座负弯矩区翼缘板顶面存在着明显的剪力滞效应,且有限元分析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9.
片块石路基是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中的一种主动降温的措施,根据多孔介质对流传热理论,对封闭边界的片块石路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在全球气温变暖和沥青路面强吸热特性双重影响下的片块石路基的降温效果,并对其长期热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片块石路基能够很好地发挥"热二极管"效应,寒季增加路基的蓄冷量,暖季可有效阻止外界热空气进入路基,对于防止多年冻土融化、主动保护冻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片块石路基在短期内降温效果显著,但从长远分析,片块石单独应用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中难以发挥主动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和维护路基热稳定性的作用,必须进行补强。  相似文献   
40.
为进一步研究高寒冻土区路基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以漠北公路K6+200断面处的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和K8+200断面处的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为研究对象,在路基不同部位和路基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埋设温度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研究了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路基实测温度和变形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公路建成2年后,路基下出现了明显的融化盘偏移现象,新建宽幅路基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变形特性,路基下形成了2个融化盘,其中一个明显向路基坡脚处偏移,左坡脚和路中冻土上限明显下降了3~4m,路基下原天然地表处沉降达4~9cm,而路肩处冻土上限基本保持稳定;在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的条件下,除了建成初期路基土体存在一定的变形(工后沉陷)外,由路基下多年冻土不均匀融化导致的变形很小,因此,在低温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相对较好。可见,研究结论进一步阐释了高温冻土区路基、路面变形严重的成因,为高纬度、高寒冻土区路面结构抗融沉破坏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揭示了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纵裂、沉陷等不均匀变形破坏的特征和成因,相比高温多年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下低温多年冻土区路基具有相对良好的稳定性,这一结论对于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冻土路基的设计及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