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56篇
水路运输   79篇
铁路运输   70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规划与建设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对实现我国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2.
简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灌缝处理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灌缝可视化效果处理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实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封缝灌缝处理后可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3.
随着造船环境的不断变化,即劳动力减少和工资增加(特别是在船体分段装配阶段的电弧焊工作),日本各造船公司越来越多地应用机器人自动化。为了获得良好的投资性能价格比,研究发现船体建造工作最适合于使用机器人系统,并需对标准型号的焊接机器人进行修改并增加部分功能。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IHI)研制成功一个新的造船系统,即“平面分段和开口处理”系统。它适合造船自动化,并开发成功一套在装配阶段使用的全自动化机器人焊接系统。此系统包括自动化材料输送系统,机器人定位系统和数控(离线)教学系统。此系统已成功地在石川岛播磨重工应用。  相似文献   
174.
制约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制约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方面发展的瓶颈,并根据铁路货运的现状,面对竞争和机遇,提出了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5.
针对某SUV冷启动异响问题,对传动轴中间支承隔振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间支承隔振原理,得出异响问题为低温时支承刚度增大、隔振性能变差导致。文章通过中间支承增加橡胶隔振垫、改变支承橡胶衬套材料两方面提高支承隔振效果,改善异响问题。验证结果表明,改变支承橡胶衬套材料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6.
船舶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强 《中国造船》2002,43(1):1-7
本文论述了船舶制造系统的特性及其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对船舶制造系统的最大的影响是难于控制制造系统的计划和成本。为此推出了降低和控制复杂性的方法,提出了生产模式创新,产品简化,制造过程简化的措施,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提出了以信息集成为基础的中心制造的造船模式。  相似文献   
177.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后连续端部施工顺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后连续端部浇筑和后连续预应力张拉是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后连续效果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以某跨江大桥引桥的原型桥为工程背景 ,运用虚拟层合有限单元法 ,对连续端部混凝土浇筑和后连续预应力的张拉顺序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对连续端部的可能施工过程进行细致的力学分析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后连续效果为目标 ,提出该类结构体系连续端部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张拉的合理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178.
179.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概念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概念以及简支梁桥面 (板 )连续→恒载简支、活载连续、体系不转换→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介绍各阶段的典型工程实例及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概念的扩展 ,总结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类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0.
通过“实测参数,动态论证”等方法,对受损高桩码头的承载能力,给出符合实际的评定,同时也对高桩码头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