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自主品牌在开发车型时,往往会忽略出口海外可能面临的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驾驶习惯等带来的诸多适应性问题,从而对自主品牌的海外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有积极采取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在当地的适应性问题,方可确保产品口碑,立足海外市场。出口海外汽车在哥伦比亚市场遇爬坡问题的若干建议自主品牌在开发车型时,往往会忽略出口海外可能面临的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驾驶习惯等带来的诸多适应性问题,从而对自主品牌的海外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有积极采取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在当地的适应性问题,方可确保产品口碑,立足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22.
<正>本文主要论述运用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上的上装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以满足零件结构自身强度要求,同时满足整车造型设计及控制整车设计成本,最后通过实验验收零件设计可行性。对于乘用车门内饰板的上装,国家并无标准规定其强度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对于乘用车门内饰板上装设计没有要求,在整车道路试验过程中,存在门内饰板脱出门钣金风险。在乘员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乘员的不当使用,门内饰板上装存在上装压溃及被拉出风险。乘用车门内饰板的上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汽车道路救援运营模式研究,分析总结国内汽车道路救援的3种发展模式,即B2C模式、B2B模式和B2B2C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国内汽车道路救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正>汽车延保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自2013年开始出现汽车延保公司、经销商、汽车厂商和保险公司多种模式齐头并进的势头,预示着中国汽车延保市场未来的繁荣发展。汽车延长保修服务,简称汽车延保,指的是车辆在原厂保修期结束后,仍可继续享受原厂特约服务店提供的一定期限的延长保修服务。但汽车延长保修服务与原厂保修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首先,汽车延保服务不仅可以由原汽车生产厂商提供,也可以由独立的第三方汽车延保服务机构提供,而传统的汽车保修服务基本由原汽车生产厂商独立提供。其次,汽车延保服务更为灵活,汽车延保服务可以根据不同车  相似文献   
25.
改善与持续改善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降低成本是丰田改善模式的目的,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源泉。  相似文献   
26.
文中对我国二手车市场现有的各二手车交易主体逐一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每个交易主体各自的特点、优势、劣势等。利用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多属性态度模型对各主体进行了综合的消费者态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主体的优点,简要介绍了二手车大卖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7.
连续多年的汽车出口使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当然,目前这一席之地还非常有限,但随着未来汽车出口数量的增长及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的逐渐增多。整车出口的同时,相匹配的售后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售后服务的建设方面,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售后配件的供应。  相似文献   
28.
许多汽车租赁公司采取异地还车的租赁方式来开拓市场,然而异地还车容易造成不同地区汽车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租赁公司采取合理的车辆调度方案,以获取收益最大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车辆的合理分配。文章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解决车辆调度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9.
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在当前及未来竞争形式下,4S店加强售后服务能力与需求管理的重要性。然后以服务营销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一些4S店的实地考察研究,对4S店售后服务能力与需求不平衡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供4S店售后服务能力与需求管理策略,包括明确能力限制、需求模式、服务能力管理以及服务需求管理,并例举一些事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传播途径,从最初的杂志、电视和广播,到后来的BP机、手机,再到现在的互联网,人们所能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目的也从最初单纯的传播,到通讯,再到现在的社交。在互联网时代,相继出现了论坛、QQ、人人等社交网站、微博和微信这些前所示有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些信息传播方式都具备通讯和社交的功能,在通讯方面,短信、电话和QQ功能更强大;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