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21篇
综合类   47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为保证红砂岩作为路床填料的路用性能,采用室内试验对比不同水泥掺量下红砂岩填料的物理指标,确定现场铺筑的水泥掺量。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改良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剂增强了填料的水稳性,使其承载比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大幅提高;水泥掺量越高改良效果越好,但水泥掺量为4%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经验,现场路床填筑的水泥掺量取5%。  相似文献   
102.
泵送商品混凝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 ,在建筑行业广泛采用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之所以能在工程施工中被采用并取得成功 ,从技术上看主要是工艺设备配套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注等各个环节的能力匹配 ,使混凝土在数量、质量上都能得到保证 ,加强了施工管理 ,严格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工程技术人员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1 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的特点1.1 优点泵送混凝土施工作为施工现场混凝土的一种输送方法被广泛采用和推广是因为它具有下列优点 :(1)机械化程度高 ,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材料 ,与常规的手推车和垂直运输井架的混凝土运输方法相比 ,泵送…  相似文献   
103.
为降低新车型及车用部件在开发阶段的试验成本,本文中开发了一种新型对撞式台车碰撞试验装置。首先,通过Solid Works软件建立对撞式台车碰撞试验装置的各组成模块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Hyper Works和LS-dyna软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和有限元分析来获得碰撞时的减速度波形,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加工制造所设计的试验装置,并开发了电气控制系统,以实现试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的复位、预释放、释放和制动4个主要功能;最后,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合适的缓冲吸能模块对该台车碰撞试验装置进行了台车碰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台车碰撞试验装置可正常运行,并能复现出符合我国和国际法规要求的碰撞减速度波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的高度非线性及纵横向运动控制的耦合性问题,结合视觉预瞄模型及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预瞄式MPC路径跟踪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非线性预测模型进行局部线性化,将MPC最优化求解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在每个控制时域内将纵向车速及预瞄距离视为已知,运用指数模型对纵向车速进行描述,并结合道路曲率及实际车速设计了预瞄距离发生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MPC跟踪控制方法,本文中提出的预瞄式MPC控制方法在不同车速下均能减小跟踪过程中的横向偏差和方向偏差,提高了跟踪精度,且此提升效果在高速状态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和半主动悬架集成控制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自校正控制理论设计了集成控制器.选择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将闭环系统极点移到需要的位置上,并给出适当的控制律.自主开发出集成控制器,并用改进的可调阻尼减振器代替原车减振器,对某车型装车进行道路试验.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表明该集成控制方法能够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汽车系统动力学原理及牛顿力学定律建立了转向工况下的半主动悬架整车数学模型,并将模糊规则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基于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器.运用Matlab7.0/Simulink6.0软件对此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效改善了汽车在转向工况下的动态性能,保持了良好的车身姿态,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索应用惯容器的车辆悬架对汽车侧向稳定性的提升,对两种ISD悬架结构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在分析车辆侧向稳定性的基础上,以典型的鱼钩转向输入作为测试工况,以车身侧倾角时域响应的峰值作为优化指标,利用多种群遗传优化算法对ISD悬架的元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应用惯容器的S1和S2型车辆ISD悬架的车身侧倾角峰值得到了显著的抑制,在不同车速下的测试结果最高可分别改善38.6%和48.6%。而与S1型悬架相比,S2型悬架对车辆的侧向稳定性提升更为显著,更适合车辆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决车联网环境下道路交通事故链(Chains of Road Traffic Incident,CRTI)阻断系统的阻断效率问题,综合考虑阻断代价的经济性、阻断过程的稳定性和阻断技术的可靠性,并以阻断技术可靠性、阻断过程稳定性和阻断代价经济性作为阻断策略分析指标,率先提出了1种车联网环境下动态的、实时的CRTI阻断效率评价算法。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度由危险源决定,且危险度的大小能够反映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因此以危险源和危险度为评价指标,将危险源分成两大类,并建立"人-车-路-环境"危险度模型以及综合评价函数模型。通过实时筛选、获取车辆周围的危险源,判断是否需要阻断,寻找最优的阻断策略及阻断节点,并计算阻断事故链前后的危险源和危险度,将获取的阻断前后危险源和危险度代入评价函数模型,获取评价函数取值范围,最后通过分析阻断前后危险度对比以及代价函数的取值,实现对阻断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阻断系统能够将行车危险度基本降到3以下,保证了行车安全,总体使行车危险度降低40%左右,保证车辆处于安全状态,并且阻断CRTI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表明阻断系统能够阻断CRTI的产生;通过评价函数的综合评价,代价值基本在0~1之间,表明阻断系统的阻断效率较高,可较好地实现对CRTI阻断效率的定性、定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我国目前高铁快递在站内的人工搬运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结合高铁站内的通道特点提出采用动态稳定性算法对高铁快递搬运车的初速度可行范围进行逐步确定。首先根据质心位置的变化规律确定搬运车底部履带齿轮的半径大小,对快递搬运车在攀爬台阶过程中的单点、双点接触进行相应的受力分析,建立动态稳定性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高铁快递搬运车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研究目的: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Y形桩、圆形桩和方形桩三种桩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桩采用弹性模型,土体采用Mohr -Coulomb弹塑性模型.在相同布桩方式和相同面积置换率工况下,研究在路堤荷载分级加载过程中,三种桩型的盖板顶沉降、桩间土沉降、盖板顶和桩间土差异沉降、盖板顶平均应力、桩底平均应力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通过对比得知: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圆形桩盖板顶产生的沉降最大,其次为方形桩、Y形桩;圆形桩桩间土产生的沉降最大,方形桩前期大于Y形桩,之后又小于Y形桩;盖板顶与桩间土差异沉降基本呈现圆形桩最大,其次为Y形桩、方形桩;盖板顶和桩底平均应力,呈现方形桩最大,其次为圆形桩、Y形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