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总结了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规划线位调控问题,提出了调控的原则和识别方法。另外,还给出了工程实例:设计对部分原规划不合理路网进行调整,并对原规划合理部分进行控制,达到了既满足规划定位又满足现实可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总结了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规划线位调控问题,提出了调控的原则和识别方法。另外,本文给出了工程实例:设计对部分原规划不合理路网进行调整,并对原规划合理部分进行控制,达到了既满足规划定位又满足现实可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灰色系统理论在填石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填石路堤沉降现场试验,采用负指数曲线拟合路基沉降与时间关系,其与沉降变化趋势吻合较好,说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填石路堤沉降是可行的。结合填石路堤沉降特点,首先建立相同沉降观测时段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再运用最小二乘法优化GM(1,1)模型参数,并分别进行实例预测。结果表明,与GM(1,1)模型预测相比,参数优化模型预测精度会有显著提高,且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4.
石头岗隧道下穿衡昆高速公路,洞身上部为膨胀土,下部为灰岩,呈上软下硬特点,不仅施工风险大,且施工困难.为此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采用上部中隔墙法施工,在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能加快施工进度,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5.
基于板块强度理论,结合砂卵石地层的受力特点,将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土体加固的力学计算模型简化为四边简支的矩形薄板,根据弹性力学中矩形薄板的莱维解,运用最大剪应力和最大拉应力原理,分析得出端头土体的纵向加固范围;采用MIDAD/GTS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托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端头土体加固厚度、位移、加固土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端头土体纵向加固范围取1.0~1.5倍洞径可以满足盾构始发与到达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6.
大跨度偏压连拱隧道现场监测与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获得了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变形、中墙内力及其变化情况。在监测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中墙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中墙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并对该隧道中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27.
压力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及锚固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Mindlin问题的位移解和弹性力学理论,基于变形协调假定,导出了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粘结应力和轴力分布弹性理论解.采用岩质边坡条件下的参数,对锚固段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总结了软岩条件下锚固段应力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锚固体半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提出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应力分布弹性理论解计算得到的应力分布曲线和应力峰值进行锚固段设计的思路,为压力型锚索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通过孔隙水压力的观测资料推导了反算固结系数的公式,推算测点不同时间的固结度,从而可以推算地基的强度增长,以便施工时控制加荷速度。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王俊辉 《中国水运》2007,7(3):82-83
文章结合通辽电厂水源工程,详细论述了GPS和水准测量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地铁矿山法隧道设计施工中出现的大沉降和高造价问题,通过对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番禺广场站折返线、八号线沙园-凤凰新村区间的双线断面隧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矿山法隧道断面形状会对隧道受力和投资产生巨大影响,并结合五号线淘金-区庄区间矿山法隧道的设计,提出和验证了优化矿山法隧道断面的设计方法,改善了矿山法隧道设计中出现的大沉降和高造价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