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0篇
综合类   27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坡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上坡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长大上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02:00~06:00时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大货车和小客车是坡段内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上坡段事故的致因为疲劳驾驶、车辆速度离散性大、交通组成复杂.   相似文献   
32.
以GoogleEarth软件作为观测工具,在大量观测的基础上,从匝道构造型式可能对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影响角度,总结了影响匝道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并最终将我国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分为4类. 在此基础上,以主线上游段、匝道中游段、主线下游段的车辆运行速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TISI仿真的方法,以A型出口匝道为例,分析了输入交通量、大型车比例、出口转向率等因素对通行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关参数的影响范围. 最后,在出口转向率为20%,大型车比例为40%的条件下,定量分析了各类型出口匝道通行效率随输入交通量的变化规律,比较了4种类型出口匝道通行效率的优劣,并对其适用条件和实际应用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3.
可变收费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方式。根据货车出行者出行选择模型,可设定可变收费方案。对设定的可变收费方案从通行能力、服务水平、交通安全及通行费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各自的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论丈最后结合实例,应用确定的可变收费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最优可变收费方案.  相似文献   
34.
为了改善我国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状况,研究了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的诊断方法,给出了交通安全问题诊断流程.制定了交通安全问题显著性和严重性的评判标准,设计了交通安全问题诊断表.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发现了我国公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交通安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改善对策.介绍了效益造价比的概念及其排序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化.利用简化的效益造价比排序模型对安全改善对策进行排序,得到工程上需要首先实施的安全改善对策.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安全问题诊断方法和效益造价比排序模型能够找出公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和效益造价比高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5.
以系统的观点分析各种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并将其量化,从而得出不同几何类型、不同交通条件下无信号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为基本通行能力与各项因素影响修正系数的连乘积。方法简单便利,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6.
针对非公路标志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一现象,通过调查南京市非公路标志现状,从功能和支撑方式两个角度对非公路标志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从停车视距角度分别研究了非公路标志在交叉口、直线路段、弯道路段、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的布设位置,得到了具体的布设距离,为非公路标志的审批、设置和管理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定量研究高速公路路面状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分别选取路面状态指数(PCI)和路面抗滑性指标(SRI)作为路面状态的表征指标、速度标准差系数(Cv)作为交通流表征指标.在考虑交通量影响的情况下,仿真实际路段沿线车速标准差系数的变化情况,结合已有的路面检测数据,建立高速公路路面状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模型.高速公路路面状态的安全等级根据Cv累计频率曲线划分为三级,确定了各安全等级的Cv阈值,并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交通流运行特征的角度分析路面状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是可行的,PCI和SRI与Cv的关系模型可准确判断高速公路路面状态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38.
39.
不同层次的ETC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系统,不同的应用层次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应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和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分析了ETC不同应用层次的评价需求,析出了ETC的评价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对ETC的评价基本要素及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尝试从决策、投资两层次,提出了不同的评价策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不同的评价框架,为ETC(进而ITS)的评价方法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严重的现状,为了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和加深对交叉口驾驶行为的了解程度,探讨了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理论,总结了目前道路交通系统交通事故原因及其导致事故所占比例,分析了交叉口交通系统,给出了影响交叉口驾驶行为的具体因素。在驾驶行为三阶段基础上,研究了交叉口驾驶行为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驾驶行为特征和交叉口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关系。并针对驾驶失误和不安全驾驶行为给出了防止措施,以减少交叉口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