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热重法测量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重分析中不同升温速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和无定型碳的热反应温度区间的影响,提出了热重分析柴油机微粒中SOF的方法及条件。试验表明,该方法和测量条件可准确测定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的含量。  相似文献   
32.
1 J2EE简介 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进一步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思维的极限。信息化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制造技术的发展:虚拟设计逐步采用,成形技术向精密成形发展,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逐步得到广泛认同。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33.
国产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了汽油车污染物的来源及控制汽车车蒸发排放的必要性,比较分析了常用的两种蒸发排放测量方法,基于大量测量结果说明了国产轻型车蒸发排放现状,试验分析了蒸发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循环测量工况下汽油车颗粒物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对4辆采用不同技术的国Ⅳ排放汽油车进行了颗粒物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按照国Ⅳ测试循环(NEDc)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测量了冷启动下排气中颗粒物的特性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包含有大量的超细颗粒物,其中以0.02~0.5μm的粒子居多;颗粒物排放主要在NEDC循环的冷启动阶段和加速过程中产生;汽油直接喷射车辆颗粒物数量比气道汽油喷射的高.  相似文献   
35.
EGR是降低内燃机NOx排放的主要机外净化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EGR技术对抑制NOx生成的理论基础及EGR率的确定原则:阐述了EGR对发动机排放性、动力性、经济性、气缸磨损的影响以及EGR在其他新型燃料发动机的应用。指出随着EGR的增大,发动机NOx的降低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烟度、PM和CO的排放都有增加的趋势,对HC的影响不大;同时,随着EGR的增大,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较明显。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颗粒物测试设备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的结构和测试原理,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应用ELPI测试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及技术策略。指出ELPI是目前测试机动车颗粒物全粒径范围.排放最有效的设备之一,ELPI的广泛应用,定会对机动车的颗粒物排放,特别是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排放的形成机理、分布特性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采用电控直列泵+冷却EGR技术的国Ⅲ柴油机强制关闭EGR阀对ESC、ETC和ELR循环排放的影响.分析了在调整喷油提前角后的ESC循环试验结果.比较了满足国Ⅲ排放法规的直列泵、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3种技术的ESC循环的油耗率.研究结果表明,国Ⅲ柴油机在关闭EGR阀后NO_x大幅上升,超过了法规限值;虽通过调整喷油提前角可达到国Ⅲ排放的要求,但油耗率上升,动力性下降;与其它技术相比,采用电控直列泵+冷却EGR技术时国Ⅲ柴油机ESC循环油耗率最低.  相似文献   
38.
李昌  高章  高俊华 《天津汽车》2010,(11):35-37,40
为保证人体健康,应严格限制汽车用塑料中汞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作为前处理手段,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汽车塑料材料中的汞元素。试验中对仪器的参数设置和内标元素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微波消解方法与体系的影响。试验证明硝酸/过氧化氢的混和介质能快速有效地消解聚乙烯塑料样品,方法的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小,加标回收率高,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
40.
高继东  高俊华  崔正来  冯于久 《汽车工程》2006,28(3):259-261,280
从温度角度出发,采用绝热油箱来降低蒸发源的总体蒸发量;利用炭罐吸脱附时的吸放热原理,提出使用加热空气脱附炭罐以及炭罐远离热源安装的方法,来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