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58篇
铁路运输   9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1.
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中氧气绝对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减小,致使汽车动力性能下降。按标准状况设计和调整的汽车化油器,不能很好满足高原地区的使用要求而油耗过高。试验和计算表明:海拔每升高1000米,发动机功率下降11~13%,比油耗增加8~10%(表1),由于燃烧不完全,汽油不但造成浪费,而且污染大气。过浓的混合气还会引起燃烧室内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热工参数变坏而使发动机功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12.
甲状腺激素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13.
桥台涵背等路基构造物附近作业面小,不利于大吨位压路机快速压实施工,黄土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对高速液压夯实机用于台背黄土路基补强夯实中施工参数的确定进行现场试验研究。文章基于波体特性的夯击能传递原理,研究了使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对台背回填进行补强夯实作业的最佳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影响高速液压夯实机补强路基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夯击档位、夯击次数和夯点间距。高速液压夯实机在一般黄土填筑路堤补强夯实时,夯击档位控制在Ⅲ档最佳,夯击次数应控制在12次~18次,夯点中心间距应不超过1.5m。提出了台背回填高速液压夯实机补强路基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指导黄土地区台背路基压实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14.
通过对国内外反舰导弹及战斗部破片计算方法进行调研,针对典型导弹战斗部通过破片的半经验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破片初速,破片数及质量分布,并针对不同的材料属性结合经验公式计算出不同钢板的击穿速度以及剩余速度等。对各种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板厚并结合剩余速度和击穿速度的对比判断相应的击穿层数及毁伤效应发现,增加材料板厚的抗爆效果要比增加材料极限强度明显,为加强舰船结构的抗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5.
为了提高铁路车站改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建立车站改造范围内的三维实景模型;利用3DGIS技术,将铁路信息化模型、车站改造设计方案、站房BIM设计模型和三维实景模型进行集成,建立完整的铁路车站改造信息化模型系统并应用于铁路车站改造施工组织过程中,为铁路大型车站改造提供基于虚拟仿真的地理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216.
根据青藏铁路非多年冻土地区无缝线路试验段的研究成果和运营情况,对多年冻土地区钢轨焊接条件、年最大气温轨温差、最高轨温与最高气温的关系、道床密实度、道床阻力、扣件纵向阻力、梁体日温差等参数进行了系统论证评价。以五道梁、沱沱河、安多等地区为例,确定了锁定轨温,检算了钢轨强度、稳定性及最大断缝。初步认为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可以考虑铺设无缝线路试验段,但应对无缝线路设计参数、施工方法、安全运营观测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为青藏铁路全线铺设无缝线路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17.
结合实际铁路勘测工程,对机载激光雷达在不同时期对植被穿透能力进行分析。讨论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测绘横断面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18.
地下连续墙在厦门海底隧道穿越富水砂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厦门海底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方法,对地下连续墙在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时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作地下连续墙并对地层进行降水后,隧道结构变形显著减小,其中CRD1部拱顶下沉降低了约35%~60%,CRD3部拱顶下沉降低了约25%~50%,CRD1部洞周收敛降低了约50%左右。通过比较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可知,两者得出的隧道结构变形总体趋势一致,量值基本吻合。文章所采用的方法及研究结果对厦门海底隧道后续施工,以及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19.
目的 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 (联合术 )适应证的选择 ,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 ,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当血浆吲哚氰绿 1 5min潴留率 (ICGR1 5)小于 2 0 % ,可实施联合术 ;而当ICGR1 5大于 2 5% ,特别是病肝明显缩小者 ,不宜施行联合术。结论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病肝储备功能 ,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0.
施工工法在翔安海底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翔安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方法,对CD法、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大跨度海底隧道修建过程中,施工工法对隧道结构的变形及受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应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隧道拱顶下沉量比CRD和CD法小,而CRD法施工引起的该值又比CD法小;在控制隧道结构水平收敛方面,CRD法效果最好,它所引起的隧道水平收敛量值明显低于双侧壁导坑法和CD法.在支护结构安全性方面,应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隧道结构受力较好,结构安全系数较大,而采用CD法施工时,隧道边墙安全系数小于1.因此,在翔安隧道施工期间,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为合理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