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38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61.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针对某工程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层次结构模型。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标度法对提出的2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主要因素进行比较并构建层次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对层次判断矩阵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并检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进而计算各层对总目标层的权重值及优劣排序,确定最优方案。此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2.
由于机车运用交路的变革和乘务员值乘方式的改变以及线路等基础设施施工频繁,带来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基础线路数据的频繁修改、更新。目前的工作方式是在PC机上编辑修改数据,编译生成LKJ使用的芯片写入文件,然后写入测试设备(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或LKJ2000型便携式测试装置),人工设定运行参数,观察LKJ调用数据,确认数据的修改是否正确。由于LKJ  相似文献   
163.
车载相机拍摄得到的路面裂缝形状分布随机,且由于视场角有限每次只能拍摄到道路上纵向长裂缝的一部分,导致纵长裂缝检测不完整。利用逆透视变换方法将车载相机采集的道路前方倾斜图像转化成正射图像,以去除纵长裂缝图像的透视变形;采用深度学习中的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 V3+实现裂缝像素的提取;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曲率相似性的由粗到精的两阶段路面连续纵长裂缝匹配方法。将待匹配的裂缝曲线分割为一连串相互重叠的子曲线序列,相互匹配的子曲线即为裂缝曲线相匹配的部分;利用曲率将子曲线局部形状与走势的特征表达为描述符,使用Kd-tree最邻近匹配算法对曲线描述符进行快速粗匹配。根据连续2张道路图像中纵长裂缝在空间位置分布上延续的特征,在裂缝曲线分割成子曲线时添加约束条件,前1张图像中裂缝曲线的起点和后1张图像中裂缝曲线的终点分别作为各自子曲线的1个端点;在粗匹配结果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分割曲线的间隔,迭代提高子曲线描述符间的归一化互相关系数,直至其大于等于阈值或者迭代次数超出最大迭代次数,实现对粗匹配结果的精调整。为验证算法精度,以武汉大学校园内路面不同类型的连续纵长裂缝为对象开展实验,匹配结果误差最小为0.688像素,精调整的误差比粗匹配平均减小24.19%。为进一步验证噪声下干扰的稳定性,仿真环境下增加了裂纹像素噪声;当高斯噪声的标准差从0增大到2像素时,匹配结果误差仅增大了1.083像素。将所提方法与SIFT算法进行对比,10组实验中,所提方法都能匹配成功;而SIFT算法在其中2组实验中匹配结果完全错误,表明所提算法有较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复杂网络同步,本文研究城市快速路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问题.采用元胞传输模型建立城市快速路节点耦合的复杂网络动力学模型,以同步为目标设计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器并确定控制策略,其中牵制节点对应需施加控制信号的入口匝道,推导出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同步的稳定性条件,以此得到牵制节点和反馈增益矩阵.通过具体例子仿真验证了本文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能以较小的控制范围代价达到抑制交通拥堵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目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协调控制方式,可进一步推广到大规模城市交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65.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伤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钢轨伤损已经成为影响线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钢轨损伤情况,对引起钢轨伤损的原因和伤损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上行和下行线路的伤损种类与分布大致相同;引起钢轨伤损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焊接、轮轨作用以及钢轨的材质;钢轨裂纹主要发生在曲线地段.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减轻钢轨伤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6.
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概念,明确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3个制约条件和5项具体内容。这个制约条件是满足铁路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牺牲后代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5项具体内容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技术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的协调发展评价。在这5项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28个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7.
应用CFD仿真方法分析某纯电动客车的除霜效果,采用薄膜除冰模型,考虑冰霜厚度、温度、玻璃前冰层随除霜时间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稳态仿真和方案改进,并进行瞬态仿真和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168.
系泊寄存于港内的待浮运管节在大风大浪等强动力条件下存在系泊安全风险,明晰管节港内系泊动力响应规律对科学评估及优化设计系泊方案、提升系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测量了单个管节港内系泊的运动响应及系缆力等参数,系统分析了港内波浪发育规律、不同向波浪对港内泊稳条件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动力条件下的管节动力响应特征及规律。研究主要结论有:外海波浪作用方向及时长对港内波浪分布及大小影响显著,进而影响系泊管节的动力响应;不同类型动力条件下空载或半载是管节系泊寄存的较不利载况,风是管节系泊动力响应的主控动力因素;风浪联合作用下,管节最显著的运动分量为横移和横摇,且均发生在空载、吹开风叠加波浪作用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9.
研究长时驾驶任务中驾驶人脑力负荷多维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构建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动态测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少对脑力负荷动态变化的深入分析,尚未能揭示脑力负荷多维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设计基于模拟驾驶场景下不同任务难度的时间纵向驾驶任务仿真试验,采用双因素(3任务难度×6时间段)组内试验设计,记录了驾驶人脑力负荷的主观测评、驾驶行为绩效以及眼动、皮电和心电等多模态生理测评指标数据,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脑力负荷多维特征在长时驾驶任务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在长时驾驶任务中,随着驾驶时长增加,驾驶人的主观脑力负荷产生累积增加现象,驾驶行为绩效变差,瞳孔直径先快速变小后趋于平稳,皮肤电导水平先快速变大后趋于平稳,心率变异性pNN20指标随时间缓慢降低,心率低频与高频的能量比LF/HF在一段时间平稳后变大。任务难度对主观脑力负荷、驾驶行为绩效、眼动及皮电指标都有显著影响。不同任务难度下脑力负荷特征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揭示了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多维特征变化趋势,可为进一步探究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动态测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0.
土工格室对一般路基的性能影响显著,但在两侧挡墙高填方填土路基中增加土工格室对路基承载性的提高程度还不明确。通过模型试验,设置无筋和3种不同加筋间距等4种工况,研究土工格室在两侧挡墙路基中的应用效果、不同层间格室和挡土墙的力学特征。试验表明:加筋除了对承载力的影响显著,同时对路基初始模量有较大改善,在达到容许荷载时,其依旧能保持结构自身完整性;筋材所受拉应力与深度呈反比,首层格室所受拉应力和提升速率均远大于其余层;挡土墙受力呈三角形分布,于0.22H处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