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线网中各线路的票款清算与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依据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据信息,设计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确认各公司已收票款的算法流程,作为实际工作中实施票款清分方案的基础.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共线运营的三种组织方式,探讨了各方式的经营核算实体及其付费关系,在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算法的基础上,区别于换乘条件下的网络化运营环境,基于多路径选择的方法给出共线运营环境下分配到各经营核算实体的票款清分算法. 通过假设算例的计算,给出包含两个共线运营区间的三条线路的票款清分方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仅对减隔震设计提出了设计原则,非规则桥梁当采用减隔震设计时,往往需要通过大量计算实现参数优化,才能得到既满足规范要求又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本文对云南9度区一座减隔震设计的非规则连续梁桥进行非线性分析,提出了铅芯橡胶支座与水平力分散支座混合设计的新思路,性能验算保证了9度区建桥的安全性,为高烈度区非规则桥梁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我国新疆西部天山冬季漫长,国道218线天山段那拉提至火烧桥段的雪害主要有雪崩、风吹雪,不仅造成冬季道路中断,毁坏车辆、电讯杆、房屋、气象站、森林等,而且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威胁过往群众的生命安全。1966年至1990年不完全统计,及2004年以后雪害损失和伤亡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4.
线网中各线路的票款清算与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依据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据信息,设计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确认各公司已收票款的算法流程,作为实际工作中实施票款清分方案的基础.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共线运营的三种组织方式,探讨了各方式的经营核算实体及其付费关系,在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算法的基础上,区别于换乘条件下的网络化运营环境,基于多路径选择的方法给出共线运营环境下分配到各经营核算实体的票款清分算法. 通过假设算例的计算,给出包含两个共线运营区间的三条线路的票款清分方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目前我国铁路上使用的计算机联锁设备,是由多家不同研制单位提供.虽然部分单位提供了各自的工程设计接口软件,但却缺乏统一性.为此,开发了一套通用的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软件,原则上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联锁. 1 软件概述 1.1 设计思想 1.开放性.主要是:①针对各厂家的计算机联锁,建立各自的数据库,能够自动识别联锁类型,确定软件的运行方向和运行结果;②用户可针对某些特殊电路自行设计数据库,根据软件进行相应的组合排列、分配相应的分线盘端子、生成相应的电路和配线图设计.  相似文献   
26.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WIN95系统下用VisualBasic语言实现6502电气集中CAD辅助设计,及 实现AutoCAD和高级语言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并介绍了一些编程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7.
黄荣 《铁道运营技术》2012,(4):25-26,29
分析了普通道口在结构上存在的缺陷而导致道口板损坏、离缝、钢轨扣件锈蚀、道床翻浆等严重病害的原因,介绍了由玉林工务段设计的具有强度高、基床稳定、抗腐蚀和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零维修等优点的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口。该一体式结构的道口几乎解决了普通道口存在的所有病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将锚杆作用力视为体力作用于围岩内, 将初期支护与锚杆锚固范围内的围岩视为围岩加固体, 建立了围岩力学模型,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隧道蠕变条件下的围岩应力与变形规律, 推导了复合衬砌应力与变形表达式, 分析了隧道围岩蠕变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及不同初期支护强度下二次衬砌受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当初期支护按照“初期支护应与围岩共同受力且能保证施工阶段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时, 在围岩蠕变作用下, 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最大受力分别为48、286kPa, 与开挖阶段相比分别增大了57.5%、13.7%, 且超过支护结构最大承载力, 说明在进行初期支护设计时, 仅满足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而不考虑蠕变产生的附加应力影响, 可能造成隧道运营过程中初期支护结构破坏, 不利于隧道稳定; 当二次衬砌厚度由300mm增大至500mm时, 二次衬砌最大受力增大了40.5%, 荷载分担比由25.2%增大至36.2%, 而增大初期支护强度后, 二次衬砌受力减小了14.5%, 荷载分担比由25.2%减小至22.3%, 说明二次衬砌荷载随初期支护强度增大而减小, 而随自身强度增大而增大, 应重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支护强度的协调配置, 实现围岩压力的合理分配; 在软岩地质条件下, 应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并避免围岩蠕变过程中发生结构破坏, 以实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蠕变引起的附加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