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22篇
综合类   41篇
水路运输   55篇
铁路运输   7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替换包裹碎石桩碎石芯料,形成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以改善采用包裹碎石桩处理液化及软弱土地基时碎石强度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包裹长度、刚度及长径比对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单桩承载特性和骨料破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裹长度为1倍~6倍桩径时,延长包裹长度可显著提高桩体承载力,包裹长度小于1倍或大于6倍桩径时,包裹长度对承载力改善不明显;包裹材料的临界刚度约为100 kN/m,当小于临界刚度时,增加包裹刚度能显著提高桩体承载力,大于临界刚度时,增加包裹刚度不再明显改善桩体承载力;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桩长不变时,长径比大于10的桩体承载力较低,桩体主要在10~30 cm深度内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弯曲,长径比小于7的桩体承载力较高,桩体主要发生轻微鼓胀变形,无局部弯曲;混凝土骨料的破碎度与桩体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呈正相关,增加包裹长度、刚度及桩径均会增加芯料的破碎度.因此,进行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单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包裹长度、刚度和长径比与芯料破碎度之间的关系,以获取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92.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维护不善,高密度建成区的老旧小区排水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以及城市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有效控制老旧小区的污水排放是污水提质增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厦门市某小区为具体研究案例,通过分析老旧小区排水现状,统筹考虑城市更新规划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研究城市更新场景下老旧小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技术路线和实施策略,可为后续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3.
<正>作为传递大车驱动机构动力使大车车轮运行的重要装置,轮胎吊大车链条是维持大车机构良好运行状态的必要部件。轮胎吊大车链条是故障多发区,尤其是链条生锈导致的故障占比较大,严重影响轮胎吊运行安全和码头生产作业效率。本文设计一款轮胎吊大车链条自动润滑装置,不仅可以改善大车链条生锈情况,有效降低大车链条故障频率,  相似文献   
294.
钢轨探伤车超声探轮对中控制技术是探伤车高速检测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因对中控制技术不足易造成钢轨伤损漏检。在既有对中控制技术基础上,采用自主化技术研究全新的基于光电的对中系统设计方案。针对钢轨夹板和道岔的干扰问题,优化自动对中软件的钢轨廓形测量算法;针对不同偏移量的对中控制问题,优化对中控制软件的控制参数及控制算法。此外,根据现场用户静态测试需求,开展探轮自动对中系统静态响应指标试验;根据现场用户动态测试需求,开展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运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对中系统能够在60 kg负载情况下对5 mm阶跃信号的动态响应可上升时间57 ms、超调量18.6%、稳定时间156 ms,并在铁路线路实测中对中标准差可达到2.46 mm、极限偏差不大于7.19 mm,且无对中不良情况出现;全路60辆80 km·h-1的GTC-80型探伤车全部完成了激光对中改造,现场运用良好,设计的基于光电的超声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能够满足探伤车在80 km·h-1时的探伤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295.
瓯江北口大桥采用主跨 2×800mA 型混凝土中塔钢桁梁悬索桥, 为世界上首次采用。 为了使其设计安全合理、 造价经济、 结构耐久, 需要对不同结构体系进行深入比选研究。 通过研究对比四跨吊和两跨吊 2 种方案, 择优选择了三塔四跨悬吊方案; 通过对加劲梁 7 种不同约束体系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计算, 确定了加劲梁的合理约束体系方案: 首先加劲梁采用四跨连续体系, 在中塔下横梁之间设置纵向系梁, 其上设置单排竖向支座, 边塔处类同; 其次加劲梁纵向采用全飘体系, 仅在边塔的横梁上设有纵向液压阻尼装置; 最后在边塔柱及中塔柱侧壁钢桁梁上、 下弦处同时设置横向抗风支座。  相似文献   
296.
为了解决航空限高和通航净空限制问题,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采用三塔四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 其缆跨布置为 230+800+800+348 = 2178m, 主缆矢跨比采用 1 / 10, 同时吊索布置于钢桁梁下层。 首先为解决主缆与索鞍之间的抗滑移难题, 大桥创新性的设计了高摩擦性能索鞍, 使得中塔采用经济性更好的 A 型混凝土刚性中塔得以实现; 其次为防止火灾对主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在中跨 220m 缆梁相交区域专门进行了主缆防火设计; 再次为解决窄间隙深鞍槽索股入鞍难题, 研发了索股入鞍专用装备; 最后为方便与主梁牛腿的连接并提高耐久性, 采用销接式平行钢丝吊索。 瓯江北口大桥的一系列创新设计和施工经验, 可以为其它桥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