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243篇
综合类   329篇
水路运输   235篇
铁路运输   197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331.
给出了一种通用信息系统开发平台(CISDS)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采用集成化开发思想对信息系统进行抽象描述和概括分析,并对通用信息系统核心数据库的结构及数据字典进行了描述,重点讨论了其使用自动化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重用技术的工作方式,阐述了各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32.
Handhel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evices can serve as a new tool to collect an individual's trip information with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ccurate data, and intensive spatial coverage. Variou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explored to detected trip train information in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few of them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model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car and bus mode detection is a thorny issue due to their similar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algorithms still need to be well explored and improv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article, an innovativ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trip information, including trip modes, mode-changing time and location, and other attributes, from personal trajectory data. The method is a two-step process. A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based module (includ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andom forests, and Bayesian network) is firstly used to identify walk, bicycle, and motorized trip modes (bus or car); we thoroughly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four algorithms. Then a second module, using critical points on the GPS trajectories, is further developed to distinguish car and bus mode, incorporated with GIS map information.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can all be applied for walk, bicycle, and motorized mode detection with high detection rates exceeding 90%; however, the algorithms work relatively poorly for bus and car mode detection, with results mostly below 75%. The proposed two-step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bus and car mode detection accuracy by 14–30%. As a result, the average mode detection rates for all the four modes are above 90%. Compared with mode detection results by using only th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he proposed two-step method has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in both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相似文献   
333.
双馈变频供电的电力推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燃  王英 《船电技术》2016,36(1):53-56
文章提出了一种由双馈发电机提供变频电源,驱动变频电机的电力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双馈发电机转子励磁,产生变压变频电源驱动电机调速运行。由于双馈发电机转子侧只需提供转差功率,使得变频器的容量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推进对变频器容量需求较高的问题。文章给出了电力推进系统的结构框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此电力推进系统变频调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4.
简要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转向信号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同时介绍了小波包变换的基本思想,将新型小波包变换滤波器与信号重采样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包降噪方法.文章研究了该方法的降噪效果,同时比较了小波包直接降噪和小波包重构滤波器的降噪效果.将该方法用于转向控制的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转向控制的典型故障.  相似文献   
335.
超高墩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高墩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以云南某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对其高达168m的主墩设计进行探讨,并对主墩施工状态和成桥状态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超高墩的稳定性有足够的保证。该桥墩的设计可以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6.
复杂岩石地层盾构掘进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盾构掘进效能,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对泥岩砂岩交互地层条件下越江隧道盾构掘进速率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施工现场进行盾构掘进试验,通过盾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获取盾构掘进的基本参数,并进行点荷载强度试验以获得岩石强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盾构掘进速率与岩石点荷载强度及刀盘推力的关系,分别构建了泥岩和砂岩地层盾构掘进速率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和应用表明,在泥岩和砂岩两种地层条件下,盾构掘进速率均随岩石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刀盘推力的提高而增大,掘进速率与刀盘推力、点荷载强度均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37.
地震作用下松散斜坡崩塌拟静力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拟静力法思想,通过改变沙堆模型底坡不同角度值的方式来模拟不同地震烈度大小对斜坡崩塌的影响。对试验技术进行分析表明,改变不同的沙堆模型底坡角度值会引起不同的水平峰值加速度,从而模拟不同地震烈度大小对松散体斜坡崩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8.
介绍了冷再生做为柔性基层在营大线的实施情况,就原路面的路况调查、室内试验研究、试验路方案的确定及试验路的完成情况做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39.
对提速客车209HS型转向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旁承蠕变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用改性聚酰胺材料作为下旁承磨耗板材料的方案,并对下旁承结构进行了调整,经装车试用,磨耗板状态良好,解决了209HS型转向架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旁承蠕变问题。  相似文献   
340.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