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上位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建立两辆汽车组成的动力学系统模型基础上,应用线性二次型最优理论及时间-能量最优理论研究了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上位控制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将LQ法及时间-能量最优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上位系统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及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在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系统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72.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汽车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汽车上所采用的一些现代先进技术,介绍了车辆自动避撞及智能汽车、车载实时动态智能导航技术、车载通讯等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这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3.
基于碳平衡法的汽车油耗测量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方茂东  郑贺悦 《汽车工程》2003,25(3):295-297,294
介绍了我国油耗测量方法标准情况以及常见的汽车油耗测量方法;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日本、美国、欧盟等油耗标准或法规的碳平衡法公式。通过示例比较了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与油耗仪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指出欧盟碳平衡法公式比较简洁实用,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74.
轮胎自由与约束悬置的模态试验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迪华  董培蕾  范成建 《汽车工程》2003,25(4):353-355,359
为了证实约束对轮胎模态参数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从自由悬置的轮胎模态参数转化为固定悬置的参数,分别对自由悬置与固定悬置的轮胎进行激振试验,提取模态参数,并用模态综合法完成自由悬置结果到固定悬置结果的转化。模态综合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相符,证明了利用自由悬置模态参数建模,利用模态综合的方法考虑约束系统动特性对轮胎特性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5.
基于模型匹配方法的汽车主动避撞下位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侯德藻  高锋  李克强  连小珉  王跃建 《汽车工程》2003,25(4):399-402,342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的鲁棒性要求,应用模型匹配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主动避撞下位系统的控材器;并解决了下位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鲁棒跟随性难以得到兼顾的问题;通过实车试验结果对此控制器性能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的主要功能,并针对其局限性对该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使之能进行双轴四轮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扩展ADVISOR软件的应用范围,且不影响仿真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77.
应用动态声全息方法识别轿车的行驶噪声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声全息方法对运动轿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辐射噪声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试验轿车在不同车速、不同频率下的车外表面声场分布,准确识别出了相应工况下的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78.
我国安全带动态性能试验标准中滑车碰撞车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宣  刘晓君 《汽车工程》1998,20(1):10-16
本文通过对各国安全带动态试验标准中碰撞车速对比,台车碰撞模拟计算,实际道路交通情况的统计分析及国产安全带质量现状的试验验证,提出安全带动态性能试验中车速的限值的为48±1km/h,此限值提出既考虑到与国际标准接轨,又顾及中国国情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制定我国安全带动态试验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运动图像处理在车型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家祺  傅正朝 《汽车工程》1998,20(6):343-346
本文介绍了多品种混流机器人喷漆自动线的汽车车型识别系统的一种方法,提出了基于运动序列图像的自适应阈值判别法,利用特征匹配法解决了同种车型的图像在结构上产生局部变化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80.
多自由度车辆模型主动悬架及鲁棒控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考虑发动机、座椅和乘客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立了一个多自由度车辆模型;用H∞方法设计了低自由度控制器。并比较了H∞控制器和LQ控制器在该系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