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3篇
  免费   230篇
公路运输   2828篇
综合类   2555篇
水路运输   2659篇
铁路运输   1797篇
综合运输   3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827篇
  2007年   987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61.
结合实际制备内燃机车用冷却液,通过优选制备去离子水设备,消除了离子交换法出水周期短及再生废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对冷却液添加剂难溶成份进行高温预处理,使配制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62.
介绍了成都地铁2号线2013年及2015年发生的车体外侧车门未关好指示灯异常点亮的故障现象,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措施,有效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成都地铁新建线路车辆设计及车辆运营电气故障处理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563.
陈庆樟  何仁  商高高 《汽车工程》2008,30(4):301-304
提出一种基于ABS系统的能量再生制动集成控制方式,将汽车再生制动融合到ABS制动系统中,再生制动电机参与防抱死控制,制动中在保证制动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优先采用再生制动.并设计了基于TMS320C6713芯片的集成控制器.相关试验表明,该控制方式不仅能实现再生制动与液压ABS制动系统协调兼容,提高能量回收率,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机制动响应快的优点,更好地实现车辆制动防抱死控制.  相似文献   
564.
高速公路路面减速带是一种目前广泛使用的道路强制控速措施,对降低车辆行驶车速及提醒驾驶员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运用Adams/car对货车通过高速公路减速带平顺性仿真的研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建立适用于路面的减速带,不仅可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而且还能降低实际建造路面减速带成本,对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5.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及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在实现网络化运营后出现的一些新特征,介绍了客流变化的新动向和新情况,同时,对于在网络运营中,如何把握运营规律、挖掘客流潜力、提升客流强度、提高投资回报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可供在建轨道交通的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566.
基于汽车内饰品质感的感知模态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汽车内饰品质感,然后阐述汽车内饰品质感的感知模态差异实验,其主要内容有:样本挑选、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等,最后分析汽车内饰品质感与感知模态的关系,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67.
比较各种灌封材料的优缺点,研究在铁路客专信号产品生产中应用硅树脂凝胶灌封的关键工艺,包括PCBA表面清洁、温度控制、配方管理和控制、抽真空、灌封有效期管理和固化过程管理等,特别提出灌封有效期管理的新观点,并进行实践和总结。  相似文献   
568.
张发才  陈行  安萌 《交通科技》2011,(4):110-112
以重庆北站北场交通规划为例,分析和判断了铁路客流对象、车站客流组织、旅客立体换乘、车站功能布局和车站管理模式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铁路客运站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前集散广场、机动车进出通道、交通设施布局、客流组织方面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69.
570.
Almost a decade since port corporatization was introduced in Australia it is becoming clear that initial objectives are not being realized.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legal and legislative causes, the effect on port operation and investigates what necessary conditions are required to deliver an effective corporatized port business. The paper argues that effective corporatization is a product of effective legislation—one which, while emulating private sector business practices—can deliver a business model that i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commercially oriented and free from self-serving political constraints.

The legislation and corporatized artifacts in Australian mainland ports have failed, in general, to deliver this. Arguably, the legislation has, in fact, created a model with inherent flaws and serious contradictions. The legislation enacted is such that while it has set in place a model that articulates commercial objectives, the model created is in fact one in which political objectives may override commercial ones; where strategy may be determined by a bureaucratic elite without the requisite skills and insights, and the resultant strategy appears ad hoc; and a corporate culture that frequently has failed to transcend that of the statutory authority and public utility model. This paper will test these assertion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port of Melbour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