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5篇
  免费   234篇
公路运输   2757篇
综合类   2525篇
水路运输   2615篇
铁路运输   1743篇
综合运输   3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It is essential to obtain accurate location of vehicles for new 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o remedy the defects of presen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V-I)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 new positioning approach based on vision and V-I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 This approach aims at lane-level positioning with lower cost than conventional ones. In this approach, the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is represented by its lateral position (the lane number) and longitudinal position (the distance from entrance of the road) in a course coordinate system along the road; the specific lane the vehicle is occupying (the lane number) can be judg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lane lines detected by vision systems; then the distance to the vehicle is obtained by a Road Side Unit (RSU) during the V-I communica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is calculated. The error of the approach on typ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analyzed, indicating that the new approach can achieve the accuracy of less than 0.31 m for straight road and 0.58 m for typical arc road with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and ranging technologies and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RSU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12.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体外预应力技术越来越被工程上重视。文章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体系,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和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特点,并对体外预应力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葡萄胎中Mel-CAM与滋养细胞黏附、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Mel-CAM标记IT的Ki-67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中Mel-CAM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标记IT出现,而正常绒毛表面则无;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表达,表现出双重分化方向,这可能与葡萄胎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测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对于预测葡萄胎的转归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4.
从某公司面临的几大问题出发,结合资源共享的分类,对企业完善和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提出新的实施过程;通过运用新的资源共享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5.
为促使舟山中海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转型增效,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了舟山大宗商品物流各环节的营销创新及船舶和贸易相关物流的服务创新,成功论证了只有不断深入物流各环节、结合中海优势、依附供应链延伸服务,才能开发出新的服务、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  相似文献   
116.
根据镇江市金山湖湖水的水质配制了模拟湖水,考察了小球藻、栅藻、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对模拟湖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筛选出小球藻作为优势藻种.文中研究了小球藻的初始密度对模拟湖水中TN、TP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初始密度为5×106个/m L时对TN、TP和COD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在72 h内去除率分别可达55.1%,96.2%和55%.文中还对藻菌共生体系修复模拟湖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藻菌体积比为1∶2时,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2.4%,97.2%和96.2%.结果表明:藻菌共生体系可有效地对富营养化湖水进行异位修复.  相似文献   
117.
宁杭线建设及其中间枢纽城市与副枢纽城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宁杭直通线空白的情况,通过宁杭沿线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宁杭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对未来宁杭线的中间枢纽城市和副枢纽城市概念,并设定了选址的筛选条件。宜兴市可作为宁杭线间的中间枢纽城市;溧阳市与湖州市的长兴县可作为副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118.
地下中庭车站的通风空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龙阳路站为例,介绍上海第一个地下大中庭车站的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计,从防烟分区的划分、风管布置、系统运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与典型地下车站设计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9.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2004)》要求妥善处理和处置压载舱沉积物,以防止有害生物入侵。为研究履约现状,选取13家从事压载水沉积物清理、接收及处理作业的修船厂进行了系统调研,结果表明普遍存在防污染措施不全、接收处理作业不规范、接收设施技术标准缺失、管理要求不明确等问题。在分析压载水沉积物的来源、危害、产生量等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公约和国内要求,从标准规范完善、监管部门协作、接收设施配套、公约法规宣贯和科技研发支撑等方面分析提出了履约对策。研究成果为有关压载水沉积物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有助于加强压载舱沉积物防污染管理,提升国际公约履行水平。  相似文献   
120.
介绍了工厂电力负荷及用电量参数实时监控系统的组成、原理、功能以及软、硬件的开发研究过程。通过对用电单位的用电状况实时监测,为用电部门提供电网运行电量数据。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电力数据采集和报表查询准确、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