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9篇
  免费   269篇
公路运输   1251篇
综合类   1315篇
水路运输   1093篇
铁路运输   760篇
综合运输   12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Ca0.7FeO3,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纳米晶体的晶型、晶粒大小、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用乙炔黑为载体制备功能氧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800℃焙烧2 h得到完整的晶体,晶体粒子大小均匀,粒径为17.9 nm,为菱形晶系;同时该氧电极具有明显的电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2.
李杰 《舰船防化》2009,(4):6-11
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是纳米材料研究中极为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静电纺丝法作为一种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电纺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nhol,PVA)纳米纤维,考察了PVA溶液静电纺丝中PVA浓度,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等电纺参数对PVA纤维形成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A浓度对PVA纤维形成和形貌起决定作用,随PVA浓度的提高,块体转变为均匀纤维,纤维直径逐渐增加;当接收距离和溶液流速恒定时,随纺丝电压的提高,纤维平均直径有缓慢提高的趋势;接收距离几乎不影响PVA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PVA纳米纤维最佳条件为:电纺溶液组成为10%PVA水溶液,纺丝电压:15kV,流速:0.5mL/h,接收距离:15cm。  相似文献   
16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vibration control of complex ship structures. It is shown that input mobilities of a ship structure at engine supports, due to out-of-plane force or bending moment excitations, are governed by the flexural stiffness of the engine supports. The frequency averaged input mobilities of the ship structure, due to such excitations,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infinite beam. The torsional moment input mobility at the engine support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torsional response of the engine bed section under direct excit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lusion of ship hull and deck plates in the ship structure model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frequency-averaged response of the ship structure.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at vibration propagation in complex ship structures at low frequencies can be attenuated by imposing irregularities to the ring frame locations in ships. Vibration responses of ship structures due to machinery excitations at higher frequencies can be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the local supporting structures such as engine beds in ships.  相似文献   
164.
异型双机并车控制策略及离合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异型双发动机试验台,建立了双机并车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物理模型,研究了并车过程的功率均衡控制方法.在SSS离合器特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动态仿真设计方法构建了离合器-调速器实时仿真模型,模拟了该复合装置的负载特性响应,分析了并车过程的功率均衡和功率分配态势,讨论了四种控制方案的并车过程特性,提出了适用的功率分配控制方案即单调速器控制方法.该方案能够实现双机并车各工况的平稳切换,满足异型双发动机并车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5.
胡杰 《江苏船舶》2009,26(6):9-11,30
船体结构的模块划分,是以船体结构分析为基础将它们划分成不同层次或等级,分别加以评定和计算,在此过程中存在很多具有模糊性的地方。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船体结构模块划分过程中,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对船体结构进行模块划分,并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划分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6.
为提高沉管隧道接头的抗震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减震装置,完成了有无减震装置2组1/4大比例尺的接头剪力键模型往复加载拟静力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揭示了沉管隧道接头剪力键模型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及抗震性能,并验证了新型减震装置在沉管隧道接头减震中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减震模型在循环剪切荷载下,凹槽端部率先出现裂缝,随后剪力键端部开始出现裂缝,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大,剪力键出现较大塑性变形后失效;减震模型在循环剪切荷载下减震装置先出现局部屈曲,随后剪力键出现剪切破坏,减震装置可延迟剪力键的开裂时间;与无减震模型相比,减震模型在输入相同的加载位移时,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及破坏荷载分别提高了45.2%、37.33%、26.8%和29.2%;减震装置对模型初始刚度影响相对较小,且能满足规范限定的接头容许位移;单圈滞回耗能最大可提高55.1%,累积滞回耗能提高了31.9%,该减震装置可较好地提高剪力键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7.
人工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人工神经网络这种数学工具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曲线,且具有容错性和联想记忆功能,利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的预测体现了很强的优越性。介绍构建网络模型后,用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实测数据进行网络的训练和学习,再用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出了最终的沉降量。所得的结果与实测值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与用其它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比较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68.
根据机车内燃机的工作特性,提出柴油机电子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围绕柴油机调速控制设计电调控制软件整体架构,根据控制算法对柴油发动机电子调速控制系统的主要软件模块展开设计说明.所使用的电控单元采用资源丰富的恩智浦车用级芯片MC9S12XEP100为核心微处理器,在CodeWarrior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写软件代码...  相似文献   
169.
交通分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方便合理地分配交通量,提出了交通量多路径分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算法的求解方法是在粒子群算法中构造了路径条数维的粒子空间,每维对应一条可行性路线,其值为对应路径所分配的交通量;对粒子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交通量守恒,并进行交通量的多路径分配;根据目标函数评价与筛选粒子,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粒子群算法得到的目标函数值最小,各路段分配的交通量没有超容量现象,模型求解过程具有方向性,对交通分配的网络规模无限制,因此,粒子群优化算法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170.
针对某型变速器后壳体进行改型设计,增加了安装中央制动器的结构,对改型设计及加强设计的后壳体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计算及试验表明,加强设计的后壳体强度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此状态的后壳体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