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3篇
  免费   224篇
公路运输   1735篇
综合类   996篇
水路运输   1465篇
铁路运输   695篇
综合运输   5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5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基于3S技术的管道巡检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管道线路巡检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根据管道巡检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现有巡检系统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影响巡检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一种方便高效的巡检方式,即集成GPS技术、GIS技术、GPRS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来实现的管道线路巡检管理系统.保证了巡检的到位率,确保巡检质量,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缺陷信息的实时消缺处理,有效减少故障发生,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2.
基于SCADA系统的燃气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的燃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不经济,SCADA系统不仅能为泄漏检测提供数据源,而且能监控管道运行状况.因此,将检测系统集成到SCADA系统中,不但能充分利用SCADA系统的功能,而且也是管道自动化发展方向.介绍了城市燃气管道现有的监测技术和发展方向、输气管道检漏方法、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研究方法;设计了城市燃气管道温度、压力、流量的数据采集方案、原理、模型和采集的程序流程;给出了在VB中使用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信以及实现PC机对下位机的数据采集的方法;给出了用VB进行油气管道数据采集的编程步骤和部分界面.  相似文献   
193.
文章介绍利用倾角仪进行桥梁挠度测量的新方法,分析了其测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工程实例应用,验证了倾角仪能大大提高测量效率,避免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4.
Subnetwork analysis is often used in traffic assignment problems t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network being analyzed, with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computation time.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network design, second-best pricing, or other bilevel problems in which many equilibrium runs must be solved as a subproblem to a master optimization program. A fixed trip table based on an equilibrium path flow solution is often used, but this ignores important attraction and diversion effects as drivers (globally) change routes in response to (local) subnetwork chang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for replacing a regional network with a smaller one, containing all of the subnetwork, and zones. Artificial arcs are created to represent “all paths” between each origin and subnetwork boundary nod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t of equilibrium routes does not change. The primary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a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a cost function on these artificial arcs, using derivatives of the equilibrium travel times between the end nodes to create a Taylor series. A bush-based representation allows rapid calculation of these derivatives. Two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se derivatives are presented, one based on network transformations and resembling technique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resistive circuits, and another based on iterated solution of a nested set of linear equations. These methods are applied to two networks, one small and artificial, and the other a regional network representing the Austin, Texas metropolitan area. These demonstrations show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accuracy as compared to using a fixed table, and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5.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31-137,145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6.
高毅  冯超元  程鹏 《隧道建设》2019,39(3):398-406
为了更加快速、安全、高效地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以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为研究内容,从工法内涵、工程实践和应用推广3个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基于CC工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结构分割、建造方案及节点处理3个方面详细介绍CC工法的核心内容;然后,结合工程实践对该工法进行验证性研究,重点比较跨中设缝与柱顶设缝方案的优缺点,介绍该工程地下结构分割、转换的过程,最终证实CC工法建造地下空间的合理性、灵活性及适用性;最后,进行CC工法在富水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对CC工法与明挖法、暗挖法、型钢混凝土、地面预制装配式结构等技术进行结合应用研究,得出在特定的工程条件下,CC工法也具有与其他先进工法结合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7.
于鹏  梁高峰 《隧道建设》2019,39(Z1):445-450
为解决凿岩台车臂定位系统与液压臂结构不匹配而出现液压臂下降时抖动、平动速度慢、泵压过高等问题,系统分析液压臂下降时抖动的原因,指出液压臂下降时抖动是由于液压臂下部液压缸平衡阀的先导油源压力不稳引起的,并通过试验证实,如果下降过程中下部液压缸平衡阀的先导油源压力一直大于其开启压力,液压臂能够平缓下降。可以通过提高液压臂油源压力和增大下部液压缸回油背压来解决液压臂下降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8.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99.
为解决当下地下空间开发难题,依托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地下停车场项目,提出建造大型地下空间的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并成功应用。文章从传统各工法的特点出发,阐述CC工法的设想。基于工程实践过程,首先,从地下结构的分割与转换2个角度,重点介绍大型地下空间的形成过程、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管节、节点处理措施等创新内容; 然后,针对B类节点的处理措施、整体背土现象等工程问题进行解决与优化; 最后,探讨该工法拓展应用的可能性,分别介绍多层、曲线、长距离、装配式结构大型地下空间的初步方案。CC工法的成功研发,旨在为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一套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0.
A numerical study of ship-to-ship interaction forces is performed using a commercial CFD code,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with the results of a panel method analysis. Two ship models have been used in the interaction forces analysis: a tug and a tanker, advancing parallel to each other with different lateral distances and two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fluid depth. Computations are carried out with four different flow models: inviscid and viscous flow with the free surface modeled as a rigid wall and inviscid and viscous flow with the deformable free surface. A fair agreement was obtained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sults obtained by pane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viscosity in the computations is found to be comparatively weak, while the wavemaking effects may be important, at small magnitude of the horizontal clea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