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篇
  免费   132篇
公路运输   410篇
综合类   439篇
水路运输   349篇
铁路运输   263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板在使用周期内早期破坏的原因,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梁板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2.
以1 km通榆河为试验地,分别实施5种方案:1)在塌陷处移栽植物(芦苇、茭白、杞柳);2)植物移栽+外侧防护(木、竹混合栅栏);3)植物移栽+外侧防护+回填泥土;4)芦苇种子播种+外侧防护+回填土;5)以坍塌的裸露岸坡为空白对照,探讨几种混合型生态修复方式在通榆河岸坡防护中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通榆河岸坡移栽芦苇和茭白、扦插杞柳是可行的,但需要在移栽区域的外侧进行适当的机械防护。移栽植物后多种本土植物的大量迁入形成具有高覆盖度的次生群落。本研究中的几种方案都显著降低岸坡坍塌速度,其中,方案3效果最佳。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种有机械保护的岸坡生态防护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3.
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于斜坡堤的平均越浪量、堤上越浪流厚度以及堤后次生波的波高、周期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堤上越浪流的厚度、堤后次生波的波浪透射系数、周期变化系数与无因次平均越浪量的关系.该成果可为工程实际及斜坡堤堤项越浪情况数学模型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应用MIKE21数学模型对天津近岸海域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考虑天津近岸海域5个典型河口污染物输入的影响,计算了大小潮作用下COD输移扩散范嗣,并研究了岸线变化对COD输移扩散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岸线的变化对北塘口及天津港附近COD的输移扩散有较大影响.岸线变化后,大小潮高低潮时刻对应的0.001 mg/L浓度等值...  相似文献   
125.
为实现船舶可靠运行,提高机舱自动化程度,基于PLC200采用集散控制思想,通过自由口通信协议对机舱的滑油压力、油温、淡水压力、燃气温度等模拟量以及油舱液位等开关量监控,并实时显示在机舱控制台的各仪表和上位机监控界面上,达到无人机舱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国际化进程,基于数据库平台,研究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6年以来的出版数据,对比分析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办刊现状、办刊方向、学术效应、稿源分布与传播能力,提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未来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影响因子与综合指标名列第一位,在交通运输领域,位列前7%;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主要影响因素为年度发文量少,仅为学科均值的48%,年度高被引论文数偏少,约为北大核心学科与CSCD核心学科均值的80%;高水平专刊/栏、引领性学术综述与研究团队系列化核心成果对《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影响力提升贡献较大。基于成功经验与研究结果,主要从内容质量建设、学术影响力建设、办刊队伍建设与传播能力建设四方面,提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未来发展策略,即:汇聚办刊人才,提高办刊水平;凝聚学术资源,提高学术质量;丰富展示信息,增强传播能力;净化学术环境,优化出版机制。   相似文献   
127.
128.
根据某长江大桥索塔基础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综合考虑4种水中基础围堰方案的优缺点,确定该索塔基础采用锚固柱桩方案;分析现有的钢围堰计算理论,基于钢围堰的施工工艺,研究该长江大桥索塔基础的钢围堰在封底混凝土对围堰侧压力、混凝土及钢围堰重力、钢围堰刃脚摩擦力、抗滑桩及封底混凝土抗剪承载力、流水压力作用下的力学特点,基于各工况的受力特点分别建立力学模型计算公式,构建综合考虑抗滑安全系数及风险后果影响的钢围堰整体抗滑风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要求,钢围堰在第1,2,3工况时的抗滑安全系数分别为1.607,1.716,4.684,大于规范中1.3要求;该长江大桥在钢围堰施工阶段的总体风险水平为5.6381,风险等级为3级。  相似文献   
129.
周鹏  高金仓  李磊  郑飞  戴勇 《隧道建设》2020,40(5):652-659
针对黄土隧道开挖这一施工领域中的难题,依托地坑院隧道,对隧道穿越沿线地质地形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监控量测数据,对典型横断面和纵向段的初期支护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初期支护沿时空分布的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1)围岩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速率大,有时具有突变性; 2)初期支护横断面收敛不均,纵向变形与断面距掌子面距离直接相关; 3)隧道变形受地形、地下水和施工的影响较大。根据现场围岩大变形规律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0.
戴福星 《交通标准化》2009,(17):231-234
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的交通特性及驾驶人的反应特征,将施工作业区划分为7个分段,构建驾驶人视认模型,并对各个分段安全设施进行设置,可保障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的安全与通畅,这已被郑洛高速公路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