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2篇
  免费   352篇
公路运输   1331篇
综合类   1436篇
水路运输   1249篇
铁路运输   906篇
综合运输   16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neuronal activity of the zone incerta (ZI) following the unilateral lesion of the nigrostriatal pathway. Methods Eiect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of ZI neurons were made in normal rats and in two groups of rats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after injection of 6-hydrodopamine (6-OHDA) into the pars compacta of snbstantia nigra by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in vivo.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mean firing rate of ZI during the second and fourth weeks after 6-OHDA lesion [-n=32, (3.6±2. 2)Hz, P<0.001; n=35, (9.3±6.6)Hz, P<0. 001,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at of normal rats [n=39, (9.2±5.2)Hz]. However,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6-OHDA-lesioned rats. With regard to firing pattern, 7.7%(3/39) of ZI neurons discharged regularly, 82.1% (32/39) irregularly and 10. 3% (4/39) in bursts in normal rats. During the second week after 6-OHDA lesion, the regular, irregular and bursting firing neurons recorded in the ZI were 9.4% (3/32), 59. 4% (19/32) and 31.3% (10/32), and during fourth week, the regular, irregular and bursting firing neurons were 14.3% (5/35), 57.1% (20/35) and 28. 6% (10/35), respectively. The firing pattern of the neuron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group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iring rate of ZI neurons in 6-OHDA-lesioned rats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相似文献   
102.
文章根据公路隧道对降噪吸音材料的特殊要求,以水泥、陶砂、膨胀珍珠岩等材料为主要原料,结合一系列的拌制工艺,研制出一种环保无污染、防火、防撞击、施工方便快捷、喷覆式的新型隧道吸音材料--陶砂膨胀珍珠岩吸音砂浆,并采用驻波管法测试砂浆的吸音性能.  相似文献   
103.
为解决城市老城区交通压力持续增大的问题,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基于健康城市理念,并借鉴国外城市老城区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国内城市老城区健康道路交通模式应具有道路网络"高密度、小街区、微循环",公共交通全覆盖、高效率,慢行交通空间连续、设施完善、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等特征,为老城区健康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食管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两种亚型(nNOS和iNOS)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NOS和iNOS在食管黏膜的分布和相对的蛋白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的含量。结果 nNOS和iNOS蛋白主要在食管黏膜上皮细胞胞质中表达,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明显高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健康对照组(P<0.05),RE患者nNOS和iNOS的mRNA含量也明显高于NER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中的nNOS、iNOS蛋白和mRNA含量增高,可能是一氧化氮参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轴承硬度分区设计思想的提出,为改善轴承接触性能提供了新思路。板条式水润滑橡胶应用广泛,针对凹面型、平面型、凸面型三种不同的板条型式,结合硬度分区设计的思想,对板条型式及硬度分区对接触陛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未进行硬度分区和分区后三种板条型式下的轴段与轴承有限元接触模型,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板条型式下硬度分区对接触性能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硬度分区能显著改善轴承的接触性能,凹面型板条型式的静态接触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6.
董佳  刘勇  熊伟 《水运工程》2015,(10):125-131
为研究灌河口各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河口纳潮量、潮位、流速的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河口整治方案,首先分析了灌河口的自然条件;然后构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各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水力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口门整治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仅导堤工程的实施对河口纳潮量影响较大,应配合航道疏浚工程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导堤工程和航道工程同时实施后,双导堤内水流进一步归顺,流速有所增大,对维持航道水深较有利。  相似文献   
107.
侯海量  仲强  朱锡 《船舶力学》2015,(6):723-736
为探讨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结构设计,在弹道冲击响应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薄金属背板支撑的陶瓷复合装甲,以金属背板发生碟型变形-剪切-花瓣型失效为分析对象,建立了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侵彻过程的近似解析模型。模型考虑了弹体的侵蚀失效及陶瓷碎片脱离弹头表面,向侧向和反冲击方向的运动,得到了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中金属背板的动态冲击响应及失效,陶瓷/金属复合装甲的弹道极限速度计算公式和弹体的剩余速度计算方法,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8.
加载二极管的频率选择表面和能量选择表面(以下统称"自激励表面")具有自适应的防护特征,能够防护强电磁攻击。二极管本身参数的测量是自激励表面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准确测得二极管特征参数对于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防护表面至关重要。介绍传统去嵌入法,针对传统去嵌入法存在校准件制作精度要求高、相位延时有范围的缺点,改进了用于二极管参数测量的去嵌入算法;测量几种不同PIN型号的二极管,通过对比PIN参数手册与测试结果,验证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现代战场上极具杀伤性的攻击手段。针对现代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问题,通过介绍高功率微波武器及防护研究发展进程,结合传统电磁防护方法,分析电磁自适应防护、微波加固和硬件演化等前沿技术手段,从电路防护和空间防护的角度出发,论述射频电磁防护单元、皮秒级电磁脉冲抑制器件、频率选择表面等强电磁防护器件和装置的研究成果以及强电磁防护的新材料,并从系统综合防护、设备潜在失效性、强电磁防护标准3个方面对强电磁防护技术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DC01型电动列车牵引控制单元及其插件板微机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和软硬件结构。阐述了工控主机、电气控制箱等硬件设计,以及检测装置软件的主程序模块设计、插件板检测程序设计、静态程序设计等软硬件方面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该装置的研制运用提高了牵引控制单元系统及其插件板的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