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216篇
公路运输   652篇
综合类   704篇
水路运输   629篇
铁路运输   338篇
综合运输   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海洋湿热环境下高桩码头桩基的腐蚀破坏是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升高桩码头使用寿命的瓶颈。基于室内海洋湿热环境模拟系统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外接直流电源的方法进行人工加速腐蚀;运用半电池电势理论,依据腐蚀越严重、电势值越高的规律对CFRP-钢管混凝土桩基的腐蚀特性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基腐蚀越严重,电势值越高;粘贴两层CFRP比粘贴一层CFRP的防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大型舰船喷气燃料补给及加油过程中油品静电消除难题,提出基于三菱锥形集流放电针的管道静电消除器,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仿真模拟新型静电消除器内部的电场和流场,分析消电针的结构及布局对消电效果的影响,得到集流放电针的几何结构及布局的最优值,对比试验验证模拟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陡坡—岩溶耦合作用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现行规范中的桩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公式,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4种顶板厚度、5种坡度进行正交模拟试验,分别提出了针对顶板厚度和坡度对于桩基竖向分项承载力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桩基极限承载力随坡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坡度大于45°时,减幅达到29.83%;当顶板厚度大于3倍桩径后,继续增加顶板厚度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效果不大,稳定在19%左右。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桩基竖向分项承载力占比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同时考虑顶板厚度和坡度的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以及修正系数αi、β。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汽车行驶工况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在行驶工况识别上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策略.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对实车采集的4种典型城市工况载荷谱数据提取特征参数,并以此作为识别模型的输入参数,然后通过网格搜索法确定参数寻优空间,再由遗传算法在此范围内精确寻优.仿真试验结果显示,运用这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建立的识别模型分类识别精确度比之前提高了3.44%.  相似文献   
995.
跨海深水桥墩往往受到不可忽视的波浪作用,在设计时需考虑波浪力。在地震作用下,桥墩附近海域的波浪场受到地震动水压力的干扰,波浪作用也受到影响,桥墩的动力响应需考虑两者的耦合作用。另一方面,地震起振时,墩底处地震波的相位可简单视为0,而桥墩处的波浪相位可能在0~2π之间变化,地震与波浪之间的相位差将直接影响波浪作用的大小,进而影响地震-波浪耦合作用。为了研究地震-波浪对深水桥墩的动力耦合作用,并考虑相位差对桥墩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的组合桥墩的精细化模型及桥墩附近水体的势流体单元模型,以模拟流固耦合作用;分别进行了地震单独作用下、波浪单独作用下以及地震-波浪耦合作用下桥墩的动力响应分析,并考虑了地震动、波高及地震与波浪之间相位差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与波浪间的耦合作用不能忽略,其对桥墩上总动水压力的影响在15%左右;地震与波浪之间的相位差对桥墩动力响应影响显著,当相位差在0~2π之间变化时,最大响应幅值变化接近54%;最不利相位差的取值与地震频率、桥墩水下基频和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利用MATLAB软件,提出了最不利相位差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提出了耦合作用折算系数,以简化最大动力响应幅值的计算,推动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T接头受力复杂,易引发安全事故,为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分析正线隧道管片弱化效应,针对主隧道特殊管片的设计施工,开展机械法联络通道刀盘切削试验,模拟始发端混凝土管片掘进切削过程,揭示刀具在不同时刻切削力的变化情况及管片、螺栓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刀具切削厚度、切削速度越大,切削阻力越大,混凝土裂纹扩展越严重,刀具磨损越严重;基体强度越大的混凝土,切削时混凝土板面受损越小。2)切削对同一环的螺栓影响较大,对侧边的螺栓影响较小,随着刀盘旋转推进,管片发生位移变化,螺栓连接点的位移逐渐增大。当刀盘钻出管片时,混凝土管片及内部螺栓位移逐渐趋于稳定。3)改变切削洞口管片的强度对于隧道的变形影响很小,在改变了切削洞口强度后,洞口管片所受的位移增大,但是影响量比较小,结构仍较安全。  相似文献   
999.
牛若歆  董海洲 《隧道建设》2022,42(11):1889-1897
基坑围护结构的完整性是保证基坑安全开挖的关键,一旦发生渗漏将成为威胁基坑施工的重大隐患。针对地下连续墙渗漏提出抽水示踪探测法,为验证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虎殿路站基坑工程开展研究。1)在地下连续墙两侧布设钻孔,进行地下水渗漏抽水示踪联合探测; 2)结合天然及抽水状态下的试验数据,对地下连续墙渗漏隐患位置进行研究; 3)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不同渗漏深度下的观测井流速进行模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证明了抽水示踪法用于地下连续墙渗漏探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悬浮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采用传统线性滑模控制的电磁悬浮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悬浮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自适应控制引入到终端滑模控制,结合滑模控制对扰动不敏感的优点,利用自适应控制对滑模趋近律系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节,改善悬浮系统的动态性能. 首先,建立了电磁悬浮系统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对信号跟踪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对峰峰值为2 N的正弦或锯齿干扰力气隙波动可限定在0.2 mm以内,进行0.1 kg加减载实验时气隙波动为0.6 mm,各项性能均优于终端滑模和线性滑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