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4篇
  免费   237篇
公路运输   719篇
综合类   893篇
水路运输   724篇
铁路运输   470篇
综合运输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车辙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传统的标准车辙试验仪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进,并试制了一种可以分别做300 mm×300 mm×50 mm(100 mm、150 mm)三种厚度的试件的试模,用来研究最大公称粒径为37.5 mm和31.5 mm两种类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分析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最大粒径、空隙率和不同厚度对车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新疆干线公路砾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调查,分析了砾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与交通量、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填筑高度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不同类别的天然砂砾材料路用性能强度参数取值范围;为合理采用天然砂砾修筑路基、路面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相同路的结构设计与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山岭重丘区选线受地形、水文地质、路线交叉、公铁交叉等多种因素制约,线位的优劣是制约经济、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背景为山西省晋城市G207线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结合项目选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本次选线的几点原则,通过不同线位的比较,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经济的线位,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聚焦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基于流变学的弯曲梁流变仪试验、改进弯曲梁流变仪试验,分别分析了实际路面回收沥青、老化后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规律;利用传统劲度模量及模量变化率指标展开了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提出了等效低温设计温度指标与温度差异值指标;在不同养护环境下进行模拟,利用低温等级损失指标对新制备、回收沥青展开了低温物理硬化影响因素研究;利用不同来源、不同品种沥青试验结果相互验证,从抗干扰能力、稳定性、评价准确度、直观性与指标获取难易程度等方面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确立了4类指标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区分与评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沥青的实验室流变分析能够反映路面结构的低温抗裂水平,开裂严重路段沥青的模量明显高于其他路段,其数值差异可达130 MPa;新制备的SBS改性沥青与回收沥青低温加载规律一致性高,模量偏差低于15%,可有效搭建起实验室研究同实际路面病害处理需要的关系;传统指标数据稳定性偏弱,置信度仅为64.7%~82.3%,难以满足研究需要,温度差异值指标及低温等级损失指标在应用方面同样受到制约,对此仍需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分析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独特的内支承结构与承载特点,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和结构强度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内轴颈高铁车轴设计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理论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内轴颈高铁车轴结构设计方法,并以17 t轴重的内轴颈高铁车轴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车轴的临界安全截面和详细尺寸方案;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并校核了车轴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轴箱内置式高速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车轴的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17 t轴重的新型内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为273.6 kg,比同轴重传统外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低约30%;内轴颈高铁车轴各截面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66,临界安全截面转移至轴颈与轮座之间的卸荷槽及轴颈与轴身之间的过渡圆弧区域;采用内轴颈车轴的高速动车能够以350 km·h-1的速度稳定通过半径为5.5 km的曲线线路,主要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在选定曲线通过工况下车轴所承受的动载荷均能被设计极限载荷包络,据此开展的车轴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是稳健的。可见,内轴颈高铁车轴在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高速适应性较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6.
为准确划分CTC调度台的繁忙程度,提出了一种通过CTC调度台的基础数据对调度台进行划分的方法.参照工作负荷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即主观评价法和任务分析法,结合统计学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某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的17个CTC调度台进行繁忙程度划分.为有效地划分繁忙度,首先,在任务分析法详细分析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基础数据和工作负荷的关系;然后,基于调度台的基础数据,采用聚类分析中的K-means聚类算法对CTC调度台的工作负荷进行繁忙度划分;最后通过对CTC调度员心理负荷和工作压力的主观评价数据的方差分析来验证聚类划分调度台繁忙度的科学合理性.结果 表明:聚类分析后的繁忙、普通和轻松台之间在主观评价工作负荷上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点汇聚系统的环境效益及减排机理,采用考虑气象条件修正后的航空器性能、燃油 流量及污染物计算模型,设计了理想条件下非高峰时刻与实际运行的高峰时刻两种场景,对比分 析了航空器在点汇聚系统与标准进场程序中污染物(即HC、CO、NOX、SOX和PM)的排放情况,并 从飞行时间、燃油消耗与排放指数3个方面分析了点汇聚系统的减排机理、识别了减排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在非高峰时刻,点汇聚系统与标准进场程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5.79 kg与7.17 kg, 点汇聚系统较标准进场程序共减少约19.25%污染物排放,对NOX、SOX和PM减排效果显著;在高 峰时刻,点汇聚系统与标准进场程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90.01 kg与406.69 kg,点汇聚系 统较标准进场程序共减少28.69%污染物排放,其中NOX减排比例最高可达48.32%。结果表明: 无论是非高峰时刻还是高峰时刻,点汇聚系统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总量,且对NOX减排效果最佳;较短的飞行时间、较低的燃油流量是点汇聚系统体现减排优势的 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8.
将韧性耗散模型及其相关修正模型的公式推导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变幅载荷作用下,相比于传统的损伤等效方法,考虑了载荷间相互作用效应的疲劳损伤等效法则更为合理.结果亦显示在前后两级加载的损伤等效过程中,应力比作为影响因素时,无论是放在系数上还是指数上,均可以有效地表征载荷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此外,在已有系数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得到了更加简洁的寿命预测公式.通过典型材料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实现高铁运营单位与旅客之间的利益均衡性,让旅客积极参与到高铁票价的制定过程中,使高铁票价更具合理性和普遍性.通过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时效性和模型的适用性,以时效票价率为依据,建立拍卖过程中的叫价策略和应价策略.并给出虚拟条件下的拍卖流程,实例验证得到能反映客运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成交价格、收益率、上座率及成交期望趋于稳定时,应价方对拍卖方的降价幅度具有较高的接受度,成交价格随着收益率偏好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上座率偏好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合理的成交价格应当是收益率和上座率综合的结果;相较于目前研究,该模型让旅客参与定价,更加符合现实场景中的动态定价,为高铁运营单位定价提供了相应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0.
针对列车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时引起的桥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问题,在某市域铁路箱梁段分别选取无声屏障和直立式声屏障地段,开展噪声现场测试;通过对比无声屏障和直立式声屏障地段的测试结果,分析了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的频谱特性;基于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了箱梁-声屏障系统振动声辐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车速和声屏障高度对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以约93 km·h-1的速度通过时,直立式声屏障对高频轮轨噪声起到了很好的降噪作用,但会使低频结构噪声增大;声屏障结构噪声的影响主要集中于160 Hz以下的低频段,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的峰值出现在63 Hz左右;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呈现出近场随距离衰减较快,远场随距离衰减越来越慢的趋势,箱梁正上方和正下方的结构噪声均超过96 dB,距离桥梁中心线120 m处的结构噪声衰减至72 dB;声屏障结构噪声对于梁侧声场的影响较大,与无声屏障地段相比,设置了高度为3.15 m的直立式声屏障之后,梁侧结构噪声增大了2~5 dB;当车速由93 km·h-1增大到120 km·h-1时,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辐射在梁侧最大增加7 dB以上;当声屏障高度由3.15 m增大至6.3 m时,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辐射在梁侧最大增加3 dB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