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0篇
  免费   171篇
公路运输   1000篇
综合类   906篇
水路运输   948篇
铁路运输   624篇
综合运输   8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21.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sidual ash on the cap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 repeated capture and complete regener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n engine exhaust particulate siz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diesel in the front and back of DPF. Discrepancies i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in repeated trapping tests were analyzed. To achieve complete DPF regeneration, a DPF regeneration system using nonthermal plasma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The regeneration carbon removal mass and peak temperatures of DPF internal measuring points were monitor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generation. The mechanism explaining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ash on DPF capture and regeneration was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PF trapping efficiencies of the nuclear-mode particles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ith the increase quantity of residual ash, from 90 % and 96.01 % to 94.17 % and 97.27 %, respectively. The exhaust backpressure of the DPF rises from 9.41 kPa to 11.24 kPa. Heat transfer in the DPF is improved with ash, and the peak temperatures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accordingly increase. By comparing the regeneration trials, the elapsed time for complete regeneration and time difference for reaching the peak temperature between adjacent reaction interfaces are extended with increased quantity of ash. The carbon removal mass rises by 34.00 %.  相似文献   
322.
基于GT-Suite软件建立了某重型载货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维-准三维混合仿真模型,通过对发动机极限工况下出水温度、出水流量等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在此模型基础上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风扇选型匹配,实现了满足整车冷却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小了其消耗功率,从而提高了整车经济性。  相似文献   
323.
谢敏  范典 《交通科技》2015,(2):140-142
隧道火灾报警系统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但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要响应时间快、传输距离远,现有的火灾探测方法很难满足其需求。文中依托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发适合大型隧道(群)工程应用并符合技术标准的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针对隧道火灾探测的特点和难点,设计了多区波分复用的光纤光栅隧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完成系统的开发和安装调试,在成功完成实验隧道的点火实验后,安装在沪蓉西实体隧道中进行点火实验完成验收。  相似文献   
324.
左志  王涛  刘锴 《交通标准化》2015,1(6):40-44
为了考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行为和普及率进 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优惠政策条件下在实际路网中的环境影响。首先,对大连市居 民进行了意向问卷调查,建立描述家庭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模型;其次,应用该模型对新能源汽 车在大连市的普及率进行分析;最后,在道路收费优惠政策条件下,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和 出行频率的变化,利用多用户交通平衡分配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实际路网中的 排放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普及率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而在高普及率情况 下,减排效果比较显著。然而,对于交通领域巨大的碳排放体量而言,低普及率带来的碳排放量 下降的累积效应仍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325.
为了给大跨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针对西部山区强地震带常见的高墩大跨桥梁,考虑土-桥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以及支座的滑动效应,采用非线性时程法对地震作用下大跨桥梁伸缩缝处碰撞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桩基-土体相互作用以及台背填土的弹塑性变形,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模拟支座的滑动效应,并采用接触单元法模拟主、引桥梁体间以及引桥梁体-桥台背墙间的碰撞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主、引桥梁体间以及引桥梁体-桥台背墙间若发生连锁碰撞效应,桥台背墙将会遭受较大的撞击力作用,过大撞击力使得台背纵向位移、台后填土塑性变形以及桥台桩基的地震响应显著增大,易引起引桥桥台破损、桩基断裂以及引桥梁体落梁等震害。  相似文献   
326.
利用设计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某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气能量,通过台架试验,获得了变工况下柴油机排气余热能分布特性。分析了有机工质蒸发压力、过热度以及柴油机工况变化对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系统净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为优化目标,确定了适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最佳蒸发压力。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机工质蒸发压力为1.8 MPa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12.69kW,热效率可以达到11.19%;将有机工质加热至过热状态并不能明显提高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327.
陈凯  严明 《路基工程》2015,(2):187-190
以贵州毕威高速公路某边坡为例,通过对现有变形特征及路堑边坡开挖形成的临空条件分析,得到坡体的变形机制为:蠕滑-局部拉裂,并已进入匀速蠕滑阶段。运用ANSYS软件建模,运用FLAC3D数值软件计算其主剖面开挖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基覆界限附近已形成软弱带,部分土体发生剪切破坏;需尽快放坡并对边坡进行抗滑支挡及设置排水措施,否则软弱带会进一步发展成滑面,导致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328.
为了获得已探明有溶洞存在时的隧道发生涌水突泥的风险等级,针对叙大铁路有溶洞存在的中坝隧道,选取了针对性的指标体系:溶洞规模,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风险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在有溶洞存在时这一特定条件下,隧道发生涌水突泥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329.
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变革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产生了新的要求,同时城市交通系统也会反作用于城市形态和用地开发.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开发的互动关系,并从内涵、基本结构和规划原则等方面对基于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进行了初步探究.然后以新加坡、香港新市和波特兰及巴西库里蒂巴为例进行TOD模式实践剖析,体现TOD模式优越性与可持续性,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TOD的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30.
戴桂林  范荣 《中国水运》2006,6(12):149-151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加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面对机遇,如何制定有效的技术引进模式,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本文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技术引进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