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4篇
  免费   217篇
公路运输   1291篇
综合类   1331篇
水路运输   1249篇
铁路运输   915篇
综合运输   1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In the connected vehicles, connecting interfaces bring threats to the vehicles and they can be hacked to impact the vehicles and drive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vehicles, connected vehicles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transfer. Sensor signals and critical data must be protected to ensure the cyber security of connected vehicles. The communications among ECUs, sensors, and gateways are connected by in-vehicle network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tate-of-art techniques about secure communication for in-vehicle networks. First, the related concepts in automotive secure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provided. Then we hav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existing approache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We have analyzed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MAC and digital signatures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and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and limitations of different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Firewall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 to protect the networks. The constraints and features of different intrusion detection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After tha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ryptographic mechanism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policy are concluded. Based on the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automotive network security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current techniques on automotive secure communication and suggest suitable secure approaches to implement on the in-vehicle networks.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手机社交娱乐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参数的影响,基于模拟驾驶器和SmartEye 眼动仪设计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正常驾驶、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5种操作下视觉特征数据,应用拉依达准则和联合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归约.针对不同操作下视觉参数,应用箱形图和Kruskal-Wallis显著性检验,验证视觉参数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手机操作类型的不同,驾驶人水平和垂直视角标准差、视线离开道路时间百分比、扫视平均速度和眨眼持续时间呈显著性变化,可作为视觉参数影响的评价指标;观看视频和刷朋友圈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影响程度明显高于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操作.  相似文献   
73.
将双轴汽车多自由度模型简化成四自由度的平面模型,忽略了车轮部分质量及刚度的影响。把质量m的车身等效的分解为前后轴以及质心C上的三个集中质量m2f、m2r及m2c,这三个质量由无质量的刚性杆进行连接。分析在该模型下振动输入对车身垂直和俯仰运动的影响,重点研究在有阻尼情况下双轴汽车模型的偏频和振型分析。  相似文献   
74.
Gan  Zuoxian  Yang  Min  Feng  Tao  Timmermans  Harry 《Transportation》2020,47(1):315-336
Transportation - Smart card data derived from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AFC) systems of public transit enable us to study resident movement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rhythms of traffic...  相似文献   
75.
南京地铁S9号线一节点控制性连续梁桥处在软弱地基和中风化凝灰岩两种极端差异地质条件下,上跨S243省道、下穿220kV高压线,且施工期处于冬季低温季节,施工环境极为复杂.针对该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通过技术研究,开发出一套关键施工技术,包括新型的0#块支架体系以及挂篮防护蒸养一体化系统,搭配以空间需求较小...  相似文献   
76.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PBA(洞桩)法暗挖施工,通过FLAC软件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站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与边桩变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沉降曲线沿车站中线对称分布,地表沉降变化的主要影响区域在距车站中线20 m的范围内,最终地表沉降最大值为50.45 mm;车站整体施工中,地表沉降累计变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再增加最后平缓的现象;②边桩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6.89mm,位于边桩中上部位置,越接近桩底,边桩水平位移越小;③边桩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值随时间经历了平缓、加速,再平缓、加速增加的过程;背土侧轴向钢筋为受拉状态,仅在桩底偶尔会出现受压情况;迎土侧、中性面轴向钢筋为受压状态.FLAC软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7.
随着我国高铁迅速发展,高铁建设如何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评价高铁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效率,本文从城市协同性、高铁枢纽建设、站城距离等角度,构建高铁枢纽建设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DEA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效率匹配度,为城市既有高铁站与城市协同发展程度提供依据。最后以京沪高铁为案例分析了24个车站与所在城市的协同关系效率值,结果表明,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高铁枢纽发展较好,常州北站、苏州北站、天津南站等较差,尤其是天津南站的通过能力、客流量等产出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8.
陈峰  李岳洋 《江苏船舶》2013,30(2):1-4,6
为确保内河双燃料船LNG储气罐安放位置的科学性及可靠性,研究如何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应用到储气罐位置的综合评价中。通过对航行船只的调查研究,确定双燃料动力船安全评价指标和各项指标分级隶属函数,从而建立双燃料动力船安全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9.
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舰船辅助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舰船辅助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0.
以工程实例介绍了重力式方块卸荷板码头的改造设计方案。由于原有码头卸荷板悬臂较大,在码头前沿均布荷载增大的情况下,使得基床顶面产生较大的后倾应力,基床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改造方案通过在后方设灌注桩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减少码头卸荷板悬臂部分上部荷载,防止基床顶面产生较大的后倾应力,为类似的码头改造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